蕾期是塑造棉花丰产株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决定棉花产量高低的重要时期。蕾期管理目标是多现蕾、早开花,发棵稳长,搭好丰产架子。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管理,防止出现徒长、花少、落蕾等问题。
在田管上应抓好以下几点:
一、滴头水
坚持正常棉田不旱不滴水,或出现点片叶片灰暗,叶片萎蔫,蹲苗晚滴头水。一般6月中旬滴头水。在随时需水随时供水的情况下,棉花的头水应做好不旱不滴。若供水紧张,棉花不旱若需滴水时,应做好水前的化调工作,避免棉花滴水后徒长。已表现旱情的棉花应及时滴水。每次滴水一定要均匀、滴到浸润深度45cm,浸润宽度距离膜边15cm,膜沟内不积水。滴水量约每亩20—25立方米,间隔10-12天左右滴第二水,蕾期共滴水2—3次。长势过旺的棉田要控制水肥,适当蹲苗。同时干旱时滴水一定要控制水量。
二、中耕
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使根系下扎深、下扎广,促进发棵稳长;同时可以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利于防旱保墒。
1、能够使土壤表层疏松,间隙加大,天旱时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遇雨后能接纳较多水分,土壤过湿时中耕可以晾墒,能调节土壤水分,保墒防旱,散墒抗涝。
2、能尽早消除播种时机械行走和人员踩踏形成的板结,改善土壤透气情况,经过阳光照射,能够较快地提高地温,降低湿度,改善棉株营养条件,并能促进棉花根系呼吸作用。
3、可以消灭杂草,避免杂草争夺棉田的养分和水分,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棉苗的抗病作用,并能减少棉花害虫的中间宿主,减轻虫害的发生蔓延,有利棉花正常生长。
4、棉花苗期往往会有多种病害发生,轻者晚发,重者死亡。从出苗到5月下旬如遇阴雨天气,则更会加重病情,中耕能提高地温,并能减轻表层土壤的湿度,不但能使棉苗发育壮健,增加抗病力,同时还会抑制土壤内病菌的蔓延滋长,能减轻苗期病虫害。
三、控氮预防徒长,稳施蕾肥
水肥过多,尤其是氮肥偏多会引起营养生长过剩,造成棉株疯长,蕾铃大量脱落。若底肥量足、棉花长势较旺时,头水少施或不施尿素。
四、因苗化调
倡导“少控、轻控”,坚持早轻勤原则,根据长势与苗情,用缩节胺适时化控防止棉花徒长。对于长势偏旺的棉田在适当推迟滴施头水时间外,因苗、因品种适量进行化调,亩用缩节胺1-1.5克,最好在滴水前3-5天化调,做到缩节胺的用量少、次数多。对于弱苗采取喷施叶面肥,以促为主。
五、防虫
及时防治虫害,蕾期主要有棉盲蝽、棉蚜、红蜘蛛、棉铃虫等,易造成落蕾,因此要及时防治。打药时可适当加入含硼锌的叶面肥,促进现蕾。
总之,在棉花蕾期田管上,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科学投入。促使棉花早现蕾、多现蕾、现大蕾、早开花,为丰产搭好架子,实现稳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