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桃的采收和综合储藏保鲜措施

2017-07-28 15:11:41浏览:47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桃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品种繁多,果形各异,甜酸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各品种桃成熟期有别,绝大多数不耐存放,易腐烂变质
   桃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品种繁多,果形各异,甜酸适口,深受消费者喜爱。各品种桃成熟期有别,绝大多数不耐存放,易腐烂变质,丰产不增收的现象屡见不鲜,栽培者十分忧烦。采用适当的技术,可明显延长桃的储藏保鲜期,达到保产增效的作用。

桃的采收和综合储藏保鲜措施
  一、科学采收
  我国的桃品种近800个,根据生物特征和用途等分为南方桃、北方桃、蟠桃、黄肉桃和油桃五大品种群。南方桃汁多,肉软,不耐储藏保鲜。北方桃肉多,质紧实,储藏性大多优于南方品种。黄桃品种果形较好,肉质紧实,适合制罐加工等。油桃表皮光滑,无毛,肉质脆爽,甜度低,品质一般。
  蟠桃果核小,果肉汁多,味较甜。根据成熟期的不同,桃可分为极早熟、早熟、中熟、晚熟和极晚熟品种,总的情况是成熟越早的桃越不耐储藏,春蕾和雨花露等极早熟品种应随采随上市,五月鲜、早香玉等早熟品种采后要尽快上市,大久保、上海水蜜等中晚熟品种采后可储藏15~20天,肥城桃和雪桃等极晚熟品种耐储性较好,能储藏1个月以上。
  桃要根据用途适时采收,不可过早或过晚采收,采收早了,果实淡而无味;采收晚了,果实风味虽好,但易软腐变质。鲜销桃成熟度为80%~90%时适合采收,需储放一定时间再销售或远运的桃成熟度为70%~80%时采收为好,果肉易软化的桃应适当早采收,果肉较硬并且易软化的桃可以稍晚采收。桃采收前不要灌水和施肥,特别是不要施用速效氮肥,以免影响品质和耐储性。
  下雨、露水未干或中午高温时不要采收,晴天露水干后或傍晚最适合采收。采收前要准备好筐、箱、篮、剪果刀、手套等。采收时做到轻采、轻拿、轻放、轻装,严防强拉、硬扯、抛等动作。最好边采收边分级。同一株桃树按先上后下、先外后里、先大后小、先好后坏的顺序进行采收。采收时一手握住果,一手用剪刀平果肩剪下;也可一手握果,将其稍抬举,轻轻扭转摘下。畸形、有害虫、已软腐的桃果在采收时就应剔除。
  桃果采收后应尽快在阴凉处装入箱(或筐)中,装前在箱底和四周铺上纸片等,防止刺伤、碰伤果实。箱不要太大,以每箱装5~10千克为宜。分级装箱好的桃果要尽快运往市场销售或进行防腐、预冷等处理。
  二、防腐、预冷和消毒
  防腐桃果不耐储藏、易软熟腐烂的主要原因是感染了多种致病真菌,储藏中最易发生的真菌病有软腐病、青(绿)霉病和褐腐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是对果实进行药剂防腐处理。防腐处理时可将果浸泡于99%克霉唑15倍水溶液中或每千克水含50%苯来特可湿性粉150~200毫克的溶液中;如能将桃果浸泡于两种药剂的混合溶液中,防腐效果更好;也可将桃果浸泡于52~53℃的干净热水中2~3分钟,同样能杀死果实表面大部分真菌。之后晾干或吹干果面水分入储。
  预冷刚采收的桃果呼吸旺盛,带有较高的田间热,释放出大量热量,加速果的熟化、衰老和腐烂,应尽快预冷降温,以延长储藏保鲜期。预冷有水冷和风冷两种方法:水冷是将果浸泡于3~4℃的冷水中25~30分钟,取出晾干果面的水分后入储;风冷时将果放入低温预冷库内,通风9~12小时,待果面温度降到4℃以下再入储。
  储藏库等的消毒桃果入储前,储藏库等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方法是用40%福尔马林150~200倍液或硫黄(每立方米库容用20克,与适量木屑等混合点燃)等进行10小时以上的密闭消毒,药味散去即可入储。储藏库密封消毒时,应将储藏用具等一同进行消毒。
  三、储藏保鲜
  低温冷藏先将果箱2~3个并排码堆,堆高4~5个,每排堆箱之间要留1米以上走道,有利于平时的检查、搬运和通风等。桃果入库要尽可能地快,以便统一降温和稳定库内温湿度。储藏中要求保持库温0~3℃、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使库内湿度始终较适宜,每隔几天要向库内地面喷或洒些水;如果库内湿度偏高,可适当加大通风。此方法可储藏桃果15~30天。
  氯化钙处理储藏桃果采收前的7~10天,对果实喷洒1.5%~2%氯化钙溶液1~2次,能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并提高其硬度和储藏时间。使用氯化钙溶液时,要均匀地喷于整个果面,一定要细心,不可有余漏。桃果采摘后可直接预冷和储藏。此方法能保鲜储藏桃果20~40天。
  气调低温储藏桃果经预冷后装入保鲜袋,接着向袋内充入二氧化碳3%~7%、氧气1%~2%,然后密封袋口,放在1~2℃的低温库内,可保鲜储藏桃果40~50天。
  常温气调储藏经预冷的桃果装入保鲜袋后,向袋内充入氧气1%、二氧化碳12%~15%,随即密封袋口,放阴凉、干燥、通风的普通房间内,可储藏7~10天。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梨树栽培对环境条件有什么要求?

上一篇:

哈密瓜单、双蔓整枝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