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棉花各个生长时期该如何化控?

2017-05-30 11:09:27浏览:46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期,接到很多农民朋友询问有关棉花化控的问题。这说明其实很多农户都知道要化控,但就是害怕使用的方法不当,造成棉花不长
   近期,接到很多农民朋友询问有关棉花“化控”的问题。这说明其实很多农户都知道要化控,但就是害怕使用的方法不当,造成棉花不长,今天就给农户朋友们整理一下大家平时在棉花化学调控上的常见误区及到底应该怎样正确的化控。

棉花各个生长时期该如何化控?
  一、棉花田间管理化学调控方面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化控偏晚,单次用量偏大
  大部分农户朋友往往是前期“不敢控”(主要是怕“用药量掌握不准”,棉株“打住了”),要“等”棉株长旺了的时候才“狠控”,结果是要么“控不住了”,植株猛窜;要么就是一下子“控的不长了”,再用肥催、用药解。由此造成棉株忽而猛长、忽而近乎停止生长,使得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严重不和谐,果枝和蕾铃分布不均匀。
  误区二:化控次数偏少
  另外有些农户朋友常听信一些所谓的“标准”,说什么“棉花一生,化控三次就行”,这种说法太笼统了,用量次界定了化学调控管理,很不科学,对棉农造成很大的误导。这是在故意弱化管理技术方面的重要性,其实,你自己种植的棉花,你很清楚它现在长得怎么样了,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管理,一定要因地制宜。
  误区三:化控产品选用不当
  在棉花化控上,目前还没有可以替代缩节胺类产品的产品。“矮壮素”和“多效唑”两种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宜在棉花上使用。尤其矮壮素对棉花的作用十分敏感,同时其不能促进棉花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向棉铃运转,且用量达到50~60ppm时,叶色虽可变深,但变脆易损伤。就是选择了作用温和、适用于棉花的缩节胺产品,也要注意品种对缩节胺的敏感度,对缩节胺比较敏感的棉花品种在化学调控上要更加注意。
  二、化学调控的原则
  棉花生产管理化学调控方面要做好“三字”要点:早、少、勤
  一要“早”
  早化控利于为今后实现良好的化控效果打好基础。一般可在棉花8~10片叶的现蕾初期,开始进行第一次化控。主要还是看天看地看长势,第一次化控用量0.5克-1.0克/亩加水750斤。注意初次使用的用要量不可太大,以不出现明显抑制效果为佳,为确定下次使用量打好基础。
  二要“少”
  为了避免单次用量过大对棉花的强烈抑制,应掌握“少吃多餐”。第1~3次使用以复配制剂为好;此后,初花期亩用缩节胺0.8~1克每桶;盛花期亩用缩节胺1~3克每桶;打顶后亩用缩节胺3~5克每桶。在实践中,使用缩节胺“把一次的量分成两次或三次使用”效果最佳(可先按照一定的比例对水稀释后再施用)。
  三要“勤”
  为了避免单次用量过大,又要达到理想的化控效果,自然少不了一个“勤”字。化控一般不必单独使用,可结合棉花防治蚜虫、螨、棉蝽象、棉铃虫和预防病害时混用,或者结合叶面喷施营养调节剂混用(注:除了不可与赤霉素混用之外,缩节胺可与芸苔素、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或营养元素叶面肥等产品混用,从而达到“促控结合”,预防早衰、减少蕾铃脱落、增加产量),可掌握“遍遍打药遍遍控”或者“间隔一次控一次”(也要注意根据地力、雨量、长势而灵活掌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葡萄园用滴灌的7大好处

上一篇:

大颗粒尿素与小颗粒尿素的区别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