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
此病多在苗期发生,定植后亦可发病,主要侵染根茎部和叶基部叶片。初在茎基部产生水渍状浅褐色坏死小点,以后扩展成椭圆形至不定形凹陷坏死斑,逐渐绕茎一周致幼苗或植株萎蔫枯死。下部叶片染病,多从叶柄基部开始侵染,呈浅褐色坏死腐烂,最后致全株坏死瘫倒。空气潮湿,病部表面产生灰褐色蛛丝状菌丝。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称立枯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菌丝初期无色,后为黄褐色,具有隔膜,多呈直角分枝,基部略缢缩。老菌丝常呈一连串桶状细胞状。菌核不定形至近球形,淡褐至深褐色。担孢子近圆形。
【发生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和菌核在土壤或病残体内越冬和存活。在无寄主的条件下最长可存活140天以上。病菌可产生担孢子借气流和灌溉水传播。田间主要以叶片、根茎接触病土染病传播,潮湿时病健接触亦可传播。此外,种子、农具和带菌的肥料都可传播此病。菌核萌发需要98%以上的高湿条件,病菌侵入需要保持一定时间的饱和湿度或自由水。田间发病与寄主抗性有关,不利于植株生长的土壤湿度会加重植株的病情。土壤温度过高过低、土质黏重、潮湿等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方法】
适期播种,使幼苗避开雨季。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过磷酸钙肥或钾肥。加强水肥管理、避免土壤过湿或过干,减少根伤,提高植株抗病力。
进行种子处理:可用种子重量0.3%的45%噻菌灵悬浮剂黏附在种子表面后,再拌少量细土后播种。也可将种子湿润后用干种子重量0.3%的75%萎锈灵可湿性粉剂、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70%土菌消可湿性粉剂拌种。
发病初期使用药剂防治:可选用30%苯噻硫氰乳油10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l 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98%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69%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7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浇茎基部,间隔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