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地水稻出现抽穗开花后颖壳不闭合、畸形呈鹰嘴状等不结实现象,导致水稻空瘪,影响产量,甚至部分地区田块发生后通常会年年发生。病株田间呈点、条、片状不均匀分布,其中以旱改水田块发生较多较重,品种以杂交籼稻出现较多,粳稻基本不发生。那么造成水稻出穗后出现“空瘪、开口”的原因有哪些?
一、生理性青立病、旱青立病影响。
如果在拔节期未曾排水搁田,合理控制水肥,或成穗期遇温度不宜和肥水管理不当,而抽穗灌浆阶段又遇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以及没有进行干干湿湿灌溉或断水过早等,往往会造成倒伏、空秕翘穗、早衰、青枯、青立和旱青立等生理性病害。
1、青立病。
青立病的病状为稻株青立,根系发育不良,地下节间拔长,茎秆伸长受阻,部分产生地上分枝,株型稍矮,叶色较深;
或在孕穗期前和健株没有显著差异,至近抽穗时,茎叶往往突然呈浓绿色,且显著地粗硬,稻穗迟迟不抽出,成为包穗或半包穗,或穗短粒少,穗轴、枝梗弯曲。
一穗上间生少数健粒,多数颖壳虽具一般的形状,但不能正常授粉而成空壳,或内外颖开张不闭合;
少数颖壳由于护颖增大或内外颖增生而成为畸形多瓣的颖花。
青立病多发生于新开垦或旱改水的稻田,经常实行水旱轮作的砂性田也有发生。
2、旱青立病。
孕穗期病株和健株外观上并无多大差异,仅病株多数抽生不正常的地上分枝,通常1株多生1个分枝,少数可达3个分枝,甚至分枝上再抽生分枝。
分枝穗也大都正常,极少畸形。
抽穗期,病株出穗显著推迟,穗颈缩短,常出现包穗或半包穗。
出穗后病穗大都直立不下垂,穗轴和枝梗弯曲,颖壳畸形,黄熟期仍保持绿色。
受害早而严重的,全部护颖和内外颖退化,仅小穗梗顶端稍微膨大;或内外颖退化,小穗梗顶端残留两片尖细的护颖,使全穗只留存一次和二次枝梗的光轴;
也有的内颖退化,一穗上仅保留数颗尖端弯曲、状似半月形或镰刀形的外颖。受害较迟的病穗,虽然其长度和总的颖花数目不比健穗少,但颖壳扁平,皱缩畸形,不闭合;
或外颖顶端弯曲,包住内颖的顶部,并向内颖一侧尖出,状似老鹰嘴,这是本病的主要特征(青立病很少有这样的畸形粒);
有的则内外颖增生和护颖增大,或由于小穗枝梗伸长受阻,使2~3个颖花簇生在一起,外观上很像一朵多瓣花,其内部空虚或仅有细小的青米;
也有的颖片变细长,成叶状变态,整个稻穗似小米白发病的缩小病穗。
受害轻的病穗,其上间生数颗或10余颗健全的谷粒。
二、施药不当影响。
磺酰脲和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等不按规定使用,随意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造成土壤农药过量残留影响。或苯氧羧酸类(如2,4-滴丁酯、2甲4氯等)和苯甲酸类除草剂[如麦草畏等] 土壤中残留期较长、活性又较高的激素类除草剂也会影响引起。
在水稻孕穗期、抽穗期田埂边喷施草甘磷或百草枯等灭生性除草剂时,漂移田边稻穗危害时稻穗矮缩,颖壳褐色,有的形似鹰嘴状,一般不结实。
另外在抽穗养花期间选用质量不好或含有砷制剂农药或铜制剂农药或高浓度喷施时,也会导致花粉败育,畸形不实,颖壳变褐畸形等。
为了避免施药不当造成稻穗出现空瘪开口症状,哪些需要注意?
要注意遵循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准则,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不用禁限用农药,不随意增加剂量或超浓度使用,严格掌握喷药适期,做到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以控制减少施药不当影响。
三、缺素及其诱发影响。
长期旱作的田块改种水稻以后,旱地里的重金属砷的活性加强,特别是长期种植高产蔬菜,造成硫元素相对不足,硫、砷比例失调,引起水稻砷中毒。尤其是以前种植黄瓜、豇豆、韭菜的田块,因硫元素消耗多,砷元素富集,改种水稻后易发生中毒现象。
砷在有氧条件下,以砷酸形式存在,对作物毒害小,但在淹水条件下,如稻田,因土壤处于缺氧的还原状态,砷酸转变为亚砷酸,对作物毒害很大。
另外土壤中钾、锌元素缺乏,会诱发其它元素的失调,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加之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忽视农家肥、有机肥的施用,多以化肥为主,大量的氮肥、磷肥及部分氮磷钾复混(复合)肥的施用,作物的吸收致使土壤中不少微量元素相对缺乏,也会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