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的田间管理技术](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3/150310781.png)
1、生长习性
生地对气候条件要求不太严。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肥沃而疏松的壤土或砂壤土生长较好。较过沙的土壤,荫蔽处生长不好,土壤过黏或过硬,都会造成其块根发育细长,产量降低。如果土壤积水,块根很容易腐烂。
2、地理分布
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种植,主产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江苏、湖北等省区。生长于海拔50-1100米的砂质壤土、荒山坡、山脚、墙边、路旁等处。
3、田间管理
生地出苗后至封垄中耕除草3次,第一次中耕除草,应特别小心,勿伤害幼苗,深3厘米以内,结合中耕除草,追施两次肥,以农家肥为主,每次每公顷15000千克左右,第一次苗高6-10厘米时,第二次苗高15~25厘米时追一次,一定是腐熟肥料,开沟施于行间。
灌水排水:生地既怕旱又怕涝。春季栽种时,天旱必须浇水,栽种后第一次可多浇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即可,雨季注意排水,防止乱根。
采收加工
生地于寒露至立冬收获,在畦的一端开沟,顺序采挖,去茎叶、须根、泥土,忌水洗,分开大小,置于火炕上,先微火3天,待大部分生地发汗后,可加大火。头1~3天,每天翻一次,以后每天翻2~3次,一直到生地发软,内没有硬核,颜色变黑,外皮变硬时取出来即为生地。
注意事项
生地无性繁殖,易退化,所以进行种栽培育显得十分重要。
7~8月份,在当年春季栽种的地黄内,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的植株作种栽,挖出根状茎,折成3.3~6厘米小段,切口断面沾草木灰,阴凉地方稍晾一下。栽在已深翻过,施足腐熟堆肥的畦子里,按行株距30厘米*5厘米栽一苗,覆土1.5厘米左右,浇透水。加强田间管理,除草、排水等工作。待第二年春天挖出作种栽,随挖随栽,产量高,质量好,能防止品种退化。
在寒冷地区,种栽不能在野外地里越冬,可在秋季收获春地黄时,选择无病虫害的、没有伤口的中等大小的块茎,放在背阴处稍晾,放在挖好的深宽3米以上的坑里,坑底放一层沙,种栽放5厘米厚,上面盖一层细土,不露地黄为度。以后随气温的下降,土层增厚,最厚30厘米以上。春季随气温的回升逐渐撤防寒士,或翻倒一次除去腐烂的块茎,重新放火坑内,覆一层薄土,至栽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