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发布新闻: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7年国家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
综合考虑粮食生产成本、市场供求、国内外市场价格和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因素,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0元、136元和150元。
值得关注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发布时间,2016年是在2月3日发布的,而今年较去年整整延后的两个星期,这正好也印证了本平台之前的猜测,2017年稻谷保护价将下调;
二是最低收购价格,2016年3个品种收购价分别为每50公斤133元、138元和155元。今年的价格依次下调了3元、2元、5元。
与2016年相比,早籼稻每斤降低0.03元,再加上2015年已连续两年下调,累计下调0.05元,中晚籼稻、粳稻也有每斤0.02元和0.05元。从2008年开始,国家连续7次上调了稻谷的最低收购价,除个别年份以外,稻谷产量均呈现上升态势。
(2015-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单位:元/斤)
但与此同时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弊端逐渐显现,稻谷价格在政策的带动下逐年上扬,大米市场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由于国际稻米价格处于历史低位,国产大米与进口大米的价格差距也逐渐拉大,2012年以来进口量大幅攀升。
国内稻米市场份额在受到挤占的同时,国内稻谷库存也达到了历史最高点。国内稻谷市场的“三高”也倒逼了政策的调整。但稻谷毕竟是口粮品种,在口粮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考量下,政策的调整仍以稳为主。但近两年的连续下调稻谷保护价,说明国家已经做好了粮食改革的全国大调整布局。
2017稻谷最低托市价下调,事实上并非是件坏事,预计后期或采取“价补分离”的方式来保证种植户的收益,毕竟已有玉米、大豆先例。
总的来说,改革是痛苦的,但是笔者认为,阵痛期过后,市场整体将向良性方向发展,最终农户得到理想的收益,而米企的加工利润也将逐步脱离亏损的边缘,走向盈利。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中国最大的农药信息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