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锈病如何防治](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3/171641461.jpg)
危害症状
菜豆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和荚。叶片发病初期,在叶背或叶面产生黄白色小斑点,逐渐扩大隆起形成近圆形黄褐色疱斑,后期病斑中央突起呈暗褐色,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周围具黄色晕圈,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状夏孢子。发病严重时,整张叶片布满新老夏孢子堆形成的橢圆形或不规则形锈褐色的病斑,引起受害叶片枯黄脱落。发病后期,病斑上的夏孢子堆转变为黑色冬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黑褐色粉末状冬孢子。茎发病,初始产生褪绿色斑,扩大后形成褐色长条状疱斑,后期转为黑色或黑褐色的冬孢子堆。荚发病,产生暗褪绿色褐色突出表皮的疱斑,表皮破裂散发锈褐色粉末状物。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担子菌亚门疣顶单胞锈菌Uromyces appendiculatus侵染引起。病原菌以冬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至菜豆叶片产出芽管由叶面气孔直接侵入,引起初侵染,约经9~12天潜育后出现病斑,后在病部形成锈孢子,进一步形成夏孢子借气流进行再侵染,直到秋季产生冬孢子越冬。
病斑逐渐扩大并隆起,形成呈黄褐色近圆形的病斑,具黄色晕圈,后期疱斑中央的隆起呈暗褐色。
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20~32℃,田间发病最适温度23~27℃ ,相对湿度95%以上。最易感病生育期为开花结荚期到采收中后期,发病潜育期9~12天。多雾和多雨的天气,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菜豆锈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夏秋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田块间连作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田块发病重,栽培上种植过密、通风透光差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合理轮作:与其他非豆科作物轮作2~3年。
②加强管理: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开沟排水,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及时整枝,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间集中销毁,减少田间菌源。
③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用药间隔期7~10天,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用40%福星乳油6 000~8 0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 000~1 500倍液,或62.25%仙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
以上就是小编个大家总结的菜豆锈病的防治要点,希望大家能学到有用的东西,种植栽培出优质的菜豆。更多病虫害防治方法,请访问病虫害防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