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菜豆细菌性疫病如何防治

2018-11-23 17:16:48浏览:63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菜豆的常见病害,除危害菜豆外,还可侵染豇豆、扁豆、绿豆等其他豆科作物。菜豆细菌性疫病
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叶烧病,是菜豆的常见病害,除危害菜豆外,还可侵染豇豆、扁豆、绿豆等其他豆科作物。菜豆细菌性疫病如何防治?请看小编的总结。
菜豆细菌性疫病如何防治
  危害症状
  菜豆细菌性疫病在菜豆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可危害叶、茎蔓、豆荚和种子,而以叶部为主。幼苗期,染病子叶产生红褐色溃疡斑,幼茎产生红褐色油浸状斑,绕茎一周后幼苗易折断而枯死。成株期,被害叶片、叶尖和叶缘初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像开水烫状,后扩大呈不规则灰褐色的斑块,病斑周围具黄绿色晕圈,中部薄纸状,半透明,干燥时易脆破。严重时病斑相连布满整张叶片,似火烧状,使全叶卷曲枯死,但不易脱落。潮湿时,叶片腐烂变黑,病斑上分泌出淡黄色黏液状菌脓,嫩叶扭曲畸形。茎上病斑呈长条状红褐色溃疡,中央略凹陷,绕茎一周后,上部茎叶萎蔫枯死。豆荚上病斑多不规则或略圆形,红褐色至褐色,严重时豆荚萎缩。被侵染种子皱缩,产生黑色凹陷斑,脐部溢出淡黄色黏液状菌脓。
  发生特点
  此病由细菌油菜黄单胞菌菜豆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phaseoli(E. F. Smith)Dye侵染引起。病菌主要在种子内潜伏越冬,可存活2~3年,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土壤中越冬。播种带毒种子,幼苗即可染病,并产生菌脓借雨水反溅传播进行再侵染,也可通过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表皮的气孔、水孔或伤口侵入,经潜育后发病并在植株内蔓延,进行多次重复再侵染。
  病菌喜高温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5~38℃,田间发病最适温度24~32℃ ,相对湿度85%以上。菜豆生育期均可感病,发病潜育期5~15天。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菜豆细菌性疫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4~11月。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雨后转晴,气温急剧上升最易发病。保护地通风不良,温度高,湿度大易发病,露地春夏季,多雨、多雾、多露发病重,重茬种植、肥力不足、管理粗放、虫害发生严重的田块发病也重。
  防治要点
  ①选用无病种子。
  ②种子消毒:用50℃温水浸种15分钟再播种,或用种子重0.3%的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或50%敌克松拌种。
  ③农业防治:与葱蒜类蔬菜等非豆科作物轮作,间隔2年以上;保护地实行高畦定植,地膜覆盖,加强通风,避免高温高湿环境;增施腐熟有机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提高抗病性。
  ④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50%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30%DT杀菌剂400倍液,或0.2克/千克农用链霉素500倍液,或0.2克/千克新植霉素500倍液,或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喷雾防治,每隔7天1次,连续喷药3~4次。
  以上就是小编个大家总结的菜豆细菌性疫病的防治要点,希望大家能学到有用的东西,种植栽培出优质的菜豆。更多病虫害防治方法,请访问病虫害防治专栏。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菜豆枯萎病如何防治

上一篇:

菜豆锈病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