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豌豆褐斑病

2018-11-23 17:35:10浏览:65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 既为害叶片,又为害茎和荚。叶片被害,病斑呈圆形,浅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明显。茎被害,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颜

豌豆褐斑病


症状
既为害叶片,又为害茎和荚。叶片被害,病斑呈圆形,浅褐色至黑褐色,边缘明显。茎被害,病斑呈椭圆形或纺锤形,稍凹陷,颜色为淡褐色至黑褐色。荚被害,病斑呈圆形,淡褐色至黑褐色,稍下陷,并穿过荚皮向内扩展到种子上,但种子上的病斑难识别,在潮湿时,病斑呈污黄色、灰褐色至黑褐色。

发病规律
    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另外,菌丝体也可在种皮内致使种子带菌,这是病菌进行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翌年条件适合时,分生孢子器吸水,使器内胶质物溶解后,分生孢子就从孔口逸出,借风雨传播到寄主上,病菌从气孔或者直接穿透表皮侵入,豌豆发病后,又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在田间进行再侵染。病菌发育的温度是15~33℃,最适温度15~26℃,高湿多雨条件下容易发病。施肥不足,又缺磷、钾肥,管理粗放,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发病加重。施带病残体未经腐熟的有机肥.或低洼地、雨后不及时排水、田
间积水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
    ①种子消毒:选用无病种子,从无病田上留种,或从无病株上采收种子。外来的种子则要在播前进行消毒,采用温烫浸种法,先把种子浸入冷水中5小时后,再用温水50℃浸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种子播种。
    ②农业措施:病田与非豆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采用高畦或半高畦栽培,并覆盖地膜。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减少菌源。与此同时,深翻土壤,也可消灭部分越冬菌源。避免在低洼地、排水不良地种植。种植密度不宜过大,保证菜田通风透光良好。施足经过充分腐熟的粪肥,并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科学浇水,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做到田间不积水。保护地种植的豌豆,应注意通风,降低湿度,创造一个不适宜病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40%多硫胶悬剂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240的波尔多液,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保护地种植的豌豆,发病初期,可喷5%百菌清粉尘剂,或6.5%甲霉灵粉尘剂,或5%利得粉尘剂,每667平方米每次喷1千克。早上或傍晚喷,喷前先关闭棚室,用喷粉器喷。喷粉尘剂不加水,喷头向上,喷在:作物上面空间(不能直接对准豌豆喷),让粉尘自然飘落在豌豆植株上。每7天喷1次,连喷2~3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豌豆根腐病

上一篇:

食用菌增产小妙招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