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黄帝菊的栽培管理

2017-10-23 11:22:59浏览:16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黄帝菊本身就很会分枝,所以管理上不必刻意摘心,但如果不打算收种子的话,就要将残花剪除。如果黄帝菊生长过高或盛花过后,

  黄帝菊本身就很会分枝,所以管理上不必刻意摘心,但如果不打算收种子的话,就要将残花剪除。如果黄帝菊生长过高或盛花过后,如果想修剪的话,建议采用齐头式的方法。花期从春至秋季,花期长,可开至初霜,是花坛栽培、组合盆栽,亦是花境的好材料。下面小编来分享一下黄帝菊的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


  1.移植上盆。待幼苗在穴盘里生长至5至6厘米高(萌芽后3至4周左右)即可移植上盆,此时幼苗根系发达,生长旺盛。以9至11厘米口径的花盆为宜。栽培基质应事先准备好。


    栽培基质需排水良好,基质中粘土含量为20%至30%,每立方米基质中施加1.5千克的完全平衡肥料,基质中应含有铁螯合物和微量营养元素,ph值以中性至微酸性为宜,最好在5.8至6.5之间。上盆后浇透水,移植时间宜在下午进行。地栽时株行距为30厘米。苗长满钵后即可直接于花坛地栽。


  2.定植。植株长到6至8片叶时可定植。


  3.温度。生长适温为16℃至18℃。温度较低则栽培时间延长。销售前为了提高植株的耐寒性,需将温度降低到12℃至14℃进行炼苗。黄帝菊不耐10℃以下的低温。


  4.水分。管理黄帝菊生长迅速,对水分的要求较高,白天应尽早浇水,特别是7至9月天气炎热时,浇水最好在上午10:00前进行,应浇透土壤,下午如果部分土壤干燥,最好补浇一次水分。


  5.肥料。管理黄帝菊需肥量中等。可施用浓度为100ppm至150ppm的完全平衡氮肥,每周一次。避免高铵和高氮水平。为了防止镁和铁缺乏,可分别喷施浓度为0.025%的硫化镁1至2次,及铁螯合物1至2次。


  6.病虫害:黄帝菊常见的病虫害有:炭疽病、枯萎病和蚜虫。


  炭疽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近圆形病斑,湿度大时,病斑呈湿润状,干燥时,中央裂开成穿孔状。防止方法有:铲除田间杂草,减少病原;增施有机肥,降低氮肥施用量;在田间看见发病应立即施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60升,或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40%灭病威300至400倍喷施,隔7天一次,连续2至3次。


  枯萎病表现为被害植株底叶或植株一侧叶片边缘变黄,然后萎蔫,直至整株枯死。防治方法为种植前对土壤消毒;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作定根水灌根;发病后用敌克松1000倍液淋透土壤。


  蚜虫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喷杀。


  7.栽培提示。黄帝菊可作为沼泽植物,需高湿水平,栽培基质过分干燥会导致叶缘坏疽。室外栽培应避免夜温过低而造成植株冻害。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黄帝菊生长期如何管理?

上一篇:

黄帝菊的栽培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