藜蒿,学名狭叶艾,又名芦蒿、水蒿、青艾等,属于一种野生植物,一般野生的均长在湖泊草滩岸边附近。江西省鄱阳湖沿岸一带最多,湖南省西北部,安徽省西南部,湖北省东南部一些湖泊草滩上也有,现一般是人工种植,比较著名的种植带有,南京的江心洲藜蒿基地,滁州桥头藜蒿基地。
藜蒿的生育习性是耐湿、耐热、耐肥,但不耐旱,虽在种类土壤中均可生长,但以保水保肥性能好的沙质土壤最为适宜。
藜蒿栽培中有几点要注意:
1.可采用多种方法繁殖
种子繁殖:可于春季将藜蒿种子与细土混匀直播于大田,播后覆土浇水,半月左右即可出苗。地下茎繁殖:四季均可开展,即到藜蒿的本田中挖取地下茎,剔除老烂根,将新茎首尾相接排列于开好的条栽沟内,每亩用新地下茎150kg左右。扦插繁殖:7月份剪地地上茎15cm长,条栽于新开好的沟中,沟深10cm,行距3cm-5cm,株距3cm-4cm,插后浇透水,然后再视墒情浇催根水,并经常保持湿润。压条繁殖:7月-8月,将生长健壮的成蒿齐地面割下,去掉上部20cm的嫩茎,然后开沟置于整好的大田,沟深6cm左右,行距45cm,成蒿要首尾相连,栽后覆土浇水,当年茎秆上可生部分新芽,次年3月陆续萌生大批新芽。
2.加强田间肥水管理
根据地力情况可作2m-3m宽的厢面,沟深18cm-20cm。每亩施腐熟的栏粪或石灰杂肥2000kg-3000kg,或精制惠满丰有机肥、生物有机肥40kg-50kg。春季追清水粪750kg。以后每割一次要追一次速效肥。每次追肥后要及时浇透水。田间宜湿不宜旱。随时锄除行间杂草。
3.适时采收
藜蒿的嫩茎长到10cm-15cm高时,顶端心叶尚未展开,茎秆脆嫩,要及时齐地割下。可一次割完,也可分批割取。待割部分要注意防止倒伏和老化,一般每月可收割一次。
藜蒿抗逆性强,很少发生病虫害,农药污染少,为天然绿色食品,因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几年,江苏、云南、浙江等地人工栽培逐渐增多。被誉为“藜蒿第一村”的阳新县兴国镇宝塔村,2009年藜蒿种植规模为12000亩左右,总产量2500万千克左右。采用保护地栽培,从9月下旬一直可采收至翌年4月份,亩产可达4000-5000千克,不仅产量比露地栽培提高30%,而且产值增加。许多地方形成了藜蒿产业,不仅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还增添了蔬菜种子花色品种,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