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病毒病怎么防治](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3/180328941.jpg)
危害症状
豇豆病毒病在豇豆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病,多表现系统性症状,叶片、花器、豆荚均可受害。植株受害后,上部叶片褪绿,形成黄绿相间的花斑,叶片扭曲畸形,叶缘不卷,叶形缩小,植株生长受抑制,株形矮小,花朵稀少,花器畸型,开花结荚明显减少,豆荚廋小细短,出现褐色坏死条纹。幼苗期表现为植株矮缩,新生叶片偏小,皱缩,甚至死亡。
发生特点
此病主要由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owpea aphid-borne mosaic virus简称CAMV)、豇豆花叶病毒(Cowpea mosaic virus简称CP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蚕豆萎蔫病毒(Broad bean wilt virus简称BBMV)等4种病毒引起,可单独侵染危害,也可2种或2种以上复合侵染。病毒主要吸附在豆类作物种子上越冬,也可在越冬豆科作物上或随病株残余组织遗留在田间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播种带毒种子,出苗后即可发病,生长期主要通过蚜虫传毒、植株间汁液接触及农事操作传播至寄主植物上,从寄主伤口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育温度范围15~38℃ ,发病最适条件为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发病潜育期10~15天,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蚜虫发生重,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豇豆病毒病的主要发病盛期在5~10月。年度间春、秋季气温偏高、少雨、蚜虫发生量大的年份发病重。栽培管理粗放、农事操作不注意防止传毒、多年连作、地势低洼、缺肥、缺水、氮肥施用过多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
①及时治蚜:及时防治好蚜虫,药剂可选用10%千红或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 000~2 500倍液,或20%苦生碱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
②选用如之豇28~2等抗(耐)病品种,种植无病种子,播前种子消毒处理。
③培育无病适龄壮苗:无病株采种,无病土育苗,适期播种。育苗阶段注意及时防治蚜虫,有条件的采用防虫网覆盖育苗或用银灰色遮阳网育苗避蚜防病。
④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初期应及时拔除病株并在田外销毁,清理田边杂草,减少病毒来源。合理密植,土壤施足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使土层疏松肥沃,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减轻病害。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⑤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药保护,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用1~3次,具体视病情发展而定。药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康润1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豇豆病毒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要点,小编就给大家讲这么多,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学以致用,栽培出优质高产的豇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更多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山村网病虫害防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