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豇豆灰褐斑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2018-11-23 18:05:58浏览:99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豇豆灰褐斑病也是豇豆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豇豆叶片,灰褐斑病的发生会对豇豆的生长造成不小的影响,也是会对豇豆的价值造成
豇豆灰褐斑病也是豇豆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豇豆叶片,灰褐斑病的发生会对豇豆的生长造成不小的影响,也是会对豇豆的价值造成不小的损害的,我们要尽早的进行防治哦。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豇豆灰褐斑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豇豆灰褐斑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症状特点]
  豇豆灰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被害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3―10毫米或更大,周缘赤褐色至暗褐色;发病与健康部位分界如同褐轮纹斑病一样,较明晰,斑中部呈灰褐色,但斑面轮纹却不如褐轮纹斑病明显。病征表现为暗色霉状物(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以叶背面为主,霉状物产生较少和稀疏,远不如豇豆煤霉病霉状病征明显而浓密。
  [病原及发病特点]
  豇豆灰褐斑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变灰尾孢菌或称灰星尾孢菌[Cercospora canescens Ell.et Mant.],此菌与豇豆煤霉病、红斑病、褐轮斑病病原菌为同属不同种。也有人认为本菌与豇豆煤霉病的病原菌为相同的种,即Cercospora cruenta Sacc=Ceroospora canescens E11.et Mart,并认为豇豆煤霉病还可由扁豆尾孢菌〔Cereospora dolichi Ell.et Ev.〕侵染引起。实际上,这些病菌寄主范围都比较广。如本菌(变质尾孢菌)除侵染豇豆外,还可侵染扁豆、大豆、赤小豆、绿豆和菜豆属等许多豆类植物。本病菌同样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在病株上或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存活越冬。但在周年都有豇豆及其寄主植物种植的南方地区,特别是在海南和两广地区,病菌可在寄主作物间辗转传播,不断侵染危害,并无明显越冬期。病菌以分孢梗外生的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及雨水溅射等而传播,从伤口或表皮贯穿侵入致病。病菌发育温度为7―35℃,最适温度为30℃。孢子形成需要高湿度,故通常以温暖高湿的年份或季节,或在密植郁闭的植地环境中有利于本病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情况尚缺调查。
  [防治方法]
  (1)结合当地食用习惯和市场需求选育和选用高产抗病良种。
  (2)合理密植,改善植地环境的通透性;注意田间卫生,结合管理及早清除初发病叶,有助于减轻受害。
  (3)加强管理,提高栽培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可改直播为营养杯育苗;改轻基肥为重基地;改偏施氮肥为配方施肥;改不整枝为摘心整枝;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
  (4)及早喷药预防控病。从植株抽蔓上架时开始,结合防治其他叶斑病,按“无病早防,见病早治”的要求,及早喷药预防1―2次或更多。用药除参照豇豆煤霉病防治用药外,还可喷施30%氧氯化铜悬浮剂 75%百菌清(1:1)8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可湿粉800―1000倍液。注意喷匀喷足。
  这些就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豇豆灰褐斑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了,大家学会了吗?小编整理的这些方法能让您更好的防治豇豆灰褐斑病的病状和防治,大家要仔细的学习一下,让您的豇豆能够更好的生长哦。想要查看更多的病虫害防治知识的话,记得关注我们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库哦。
  阅读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了:豇豆的根腐病的病状和防治方法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茉莉花冬季养护技巧

上一篇:

茶树施肥技术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