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豇豆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2018-11-23 18:09:57浏览:50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豇豆菌核病棚室或露地均有发生,主要在开花后发生,病源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营养后才能浸染健部,受害期较长,应注意及时防治
   豇豆菌核病棚室或露地均有发生,主要在开花后发生,病源先在衰老的花上取得营养后才能浸染健部,受害期较长,应注意及时防治,那么豇豆菌核病怎么治?豇豆菌核病防治方法有哪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豇豆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豇豆菌核病的防治措施
  一、症状
  豇豆菌核病棚室或露地均有发生,发病多始于近地面茎基部或第一分枝的叉处,在进入开花结荚阶段,病株基部呈灰白色,致全株枯萎,剖开病茎可见鼠粪状菌核。荚染病初呈水渍状后逐渐变成灰白色,有的长出黑色菌核。茎基部发病可致茎蔓萎蔫枯死。
  二、传播途径
  以菌核在土壤中或豇豆田里病残体上或混在堆肥及种子上越冬。翌年,越冬菌核在适宜条件下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成熟后,将囊中孢子射出,随风传播。孢子放射时间长达月余,侵染周围的植株。此外,菌核有时直接产生菌丝。病株上的菌丝具较强的侵染力,进行再侵染扩大传播。菌丝迅速发展,致病部腐烂。当营养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产生菌核,菌核不经休眠即萌发。
  三、防治方法
  1、基本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及进行种子处理。从无病株上采种,如种子中混有菌核及病残体,播前用10%盐水浸种,再用清水冲洗后播种。
  (2)轮作、深耕及土壤处理。有条件的可与水稻、禾本科作物轮作;收获后马上进行深耕,把大部分菌核埋在3厘米以下;在子囊盘出土盛期中耕,后灌水覆地膜闭棚升温,利用高温杀死部分菌核。
  (3)勤松土、除草,摘除老叶及病残株。从初花期开始,坚持进行数次。
  (4)覆盖地膜,合理施肥。利用地膜阻挡子囊盘出土,要求铺严。此外要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有条件的可铺盖沙泥,阻隔病菌。
  2、药剂防治
  重点抓生态防治,必要时喷洒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5%甲霉灵(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667平米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10天左右1次,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或:40%施佳乐800倍液,50%速克灵1500倍液,52.2%抑快净1500倍液,5%扑海因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7~10天喷雾1次,连续3~4次。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豇豆霜霉病的防治技巧

上一篇:

甘草田间管理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