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如果产生了传染病以后就容易发生病原菌大量增加,这样就会让整个养殖场的疫情迅速扩展,为了能够更好的对于整个养殖区域的疫病传播流行及危害进行控制,需要更加严格消毒。疫情活动期间消毒是以消灭病畜所散布的病原为目的而进行的消毒。病畜禽所在的畜禽舍、隔离场地、排泄物、分泌物及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和可能被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等都是消毒的重点。在实施消毒过程中,应根据传染病病原体的种类和传播途径的区别,抓住重点,以保证消毒的实际效果。如肠道传染病消毒的重点是畜禽排出的粪便以及被污染的物品、场所等;呼吸道传染病则主要是消毒空气、分泌物及污染的物品等。 一、一般消毒程序 ( 1 ) 5 %的氢氧化钠溶液,或10 %的石灰乳溶液对养殖场的道路、畜舍周围喷洒消毒,每天一次。 ( 2 ) 15 %漂白粉溶液、5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喷洒畜舍地面、畜栏,每天一次。带畜(禽)消毒,用1:400 的益康溶液、0 . 3 % 农家福,0.5 % ~ 1 %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每天一次。 ( 3 )粪便、粪池、垫草及其他污物化学或生物热消毒。 ( 4 )出入人员脚踏消毒液,紫外线等照射消毒。消毒池内放入5 %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1 ~2 次。 ( 5 )其他用具、设备、车辆用15 %漂白粉溶液、5 %的氢氧化钠溶液等喷洒消毒。 ( 6 )疫情结束后,进行全面的消毒1~2 次。 二、发生A 类传染病后的消毒措施 A 类传染病主要包括 1 .污染物处理 对所有病死畜禽、被扑杀畜禽及其畜禽产品(包括肉、蛋、精液、羽、绒、内脏、骨、血等)按照GB 16548 一19 《 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 执行;对于畜禽排泄物和被污染或可能被污染的垫料、饲料等物品均需进行无害化处理。被扑杀的畜禽体内含有高致病性病毒,如果不将这些病原根除,让病畜禽扩散流入市场,势必造成高致病性、恶性病毒的传播扩散,同时可能危害消费者的健康。为了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使疫病得到有效控制,必须对扑杀的畜禽做焚烧深埋后的无害化处理。畜禽尸体需要运送时,应使用防漏容器,须有明显标志,并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实施。 2 .消毒 ( 1 )动物疫情发生时的消毒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该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① 对死畜禽和宰杀的畜禽、畜禽舍、畜禽粪便进行终末消毒。对发病的养殖场或所有病畜停留或经过的圈舍即%的漂白粉溶液(澄清溶液含有效氯5 %以上,每平方米1000 克)或10 %火碱溶液,或5 %甲醛溶液等全面消毒。所有的粪便和污物清理干净并焚烧。器械、用具等可用5 %火碱或5 %甲醛溶液浸泡。 ② 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畜禽类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③ 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④ 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⑤ 必要时对畜禽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 2 )家畜疫病病原感染人情况下的消毒有些家畜疫病可以感染人并引起人的发病,如近年来禽流感在人群中的发生。当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除应协助农业部门针对动物禽流感疫情开展消毒工作,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外,还应对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① 加强对人禽流感疫点、疫区现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② 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③ 对病人诊疗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既要按肠道传染病又要按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