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有明显轮纹,褐色或赤褐色,边缘色稍深。斑面轮纹明显或不明显,其上产生黑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也可为害茎和荚,产生类似病斑。那么菜豆褐斑病如何防治?
此病由小豆壳二孢菌侵染所致。分生孢子器球形至扁球形,褐色或黑褐色,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圆筒形,双细胞,分隔处稍缢缩,无色。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随同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翌年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传到寄主上侵入发病,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借雨水、气流传播,从伤口、气孔、水孔侵入,进行再次侵染。
田间气温在15 - 26℃时,在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诱发本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肥料不足,植株牛长衰弱,病势发展快。
防治措施:
(l)在无病田中选留种子,或播种前进行温汤浸种,先将种子在冷水中预浸4-5小时,再在50℃温水中浸5分钟。
(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菜地通风透光良好。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收获后清除病株残体,深翻土,消灭越冬菌源。
(4)药剂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喷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 -1 500倍液、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8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扮剂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0%利克荫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68%倍得利可湿性粉荆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