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白绢病为害植株茎基部,皮层变褐色腐烂,表面密生白色绢丝状菌丝,集结成束,沿茎上部呈辐射状延伸,有时菌丝自病茎基部向四周地面扩展。病斑扩大环绕茎基一周后,地上部叶片迅速萎蔫。根部被害,皮层腐烂,在病根上产生稀疏的白色菌丝,后期其上产生大量初为黄白色,后变红褐色的油菜籽状小菌棱。那么如何防治菜豆白绢病?
此病由整齐小核茁侵染所致。菌丝体白色,疏松或集结成柬,紧贴基物上,后产生菌核。苗核球形,初为白色后变为褐色。
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中越冬。菌核抗逆力强,在自然条件下经过5-6年仍有萌发能力。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入为害,随后在病部表面长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及菌核。病菌在田间主要借雨水、灌溉水、肥料等传播。
该菌丝不耐干燥。发育最适温度为32-33℃,低于8℃,高于40℃不能生长。偏酸对该菌生长有利,菜地湿度大,温度高,菜株密度大,行间通风透光不良,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的田块易发病。
防治措施:
(l)结合整地施用消石灰,每公顷750 -1 500千克,调节土壤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
(2)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硝态氮肥,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在病穴及四周撒施消石灰,控制病菌扩展。
(3)药荆防治应在菜株的茎基部及其四周地面每公顷撒施70%五氯硝基苯7.5午克拌湿土225 - 375千克,用五氯硝基苯15 - 22.5千克,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000 -1 500倍液、20%甲基立桔磷乳油l OOO倍液、50%利克菌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 000倍液,重点喷洒在病株周围土壤及植株的中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