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花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花前或花后,表现为系统花叶及斑驳,叶片生长基本正常、叶上出现轻微淡黄绿相间的斑驳,叶片变小或明脉,有的心叶不舒展或节间缩短;扭曲畸形,有的表现为系统环斑,病株矮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扁豆花叶病毒病的防治方法。
一、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大豆花叶病毒可由桃蚜、豆蚜以非持久方式传播,黄瓜花叶病毒主要靠农事操作接触摩擦传毒。田间管理条件差、蚜量大、气候干旱发病重。
二、病原形态特征
SMV病毒粒体长764纳米,扁豆叶组织超薄切片中可见风。轮状及束状内含体,三种免疫学测试可与大豆花叶病呈阳性反应,体外失毒温度60~65℃,稀释限点100~1000倍,保毒期2~4天,摩擦接种可系统侵染大豆、蚕豆,在苋色藜上产生褪绿斑,在菜豆上产生枯斑,CMV参见瓠瓜病毒病。此外,有报道:Dolichos Lablab yellow mosaic virus称扁豆黄花叶病毒,也是该病病原。
三、防治方法
1、选用白花面豆(峨眉豆)、红花面豆(红边峨眉豆)等抗病性强的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田,及时拔除病株,选用确实无病、无褐斑豆粒做种。上述3种病毒具不同程度的种传力,其中SMV可达30%。
3、加强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病力。
4、及早防治蚜虫,防止病毒蔓延。
5、必要时可在发病初期开始喷洒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剂500倍液、83增抗剂100倍液、抗毒剂1号水剂300倍液、20%毒克星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视病情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3天停止施药。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