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冬瓜立枯病

2018-11-23 20:16:18浏览:95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症状】:出土前和出土后的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但发病时间不象猝倒病那样集中,始发于子叶期至四片真叶期间;幼苗受害后茎基部

【症状】:出土前和出土后的幼苗及大苗均可受害。但发病时间不象猝倒病那样集中,始发于子叶期至四片真叶期间;幼苗受害后茎基部产生褐色椭圆形或纺锤形凹陷斑,边缘较明显。发病初期幼苗白天叶片萎蔫,晚间恢复正常;以后病斑渐凹陷,扩大到绕茎一周时,茎基部干缩,叶片萎蔫不能恢复,最后幼苗干枯死亡,但不折倒。病部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病苗上不产生白色絮状霉层,但形成淡褐色蜘蛛网状的菌丝。这是与猝倒病的不同之处。

【病原】:
hizoctoniasolaniKühnAG一4,称立枯丝核菌AG一4菌丝融合群,属半知菌类真菌。该菌群是一种不产孢的丝状真菌,其菌丝形态与一些子囊菌、担子菌非常接近,该菌有菌丝融合现象。菌丝在融合前常相互诱引,形成完全融合或不完全融合及接触融合三种融合状态,我国已发现并建立了十多个菌丝融合群,其中AG-4是引起黄瓜、冬瓜等立枯病和玉米纹枯病的优势菌群,是个重要菌群。寄主广泛,引致多种作物病害。AG一4菌丝融合群的菌株根据菌核形态及去氧核糖核酸的氮盐基序列同源性又分为AG-4、HG—I、AG-4、HG-Ⅱ两亚群,前者在PDA培养基上形成菌核为暗褐色,后者有1/3~1/2形成灰色至白棕色菌核。 立枯丝核菌分为三大群,一群是多核的立枯丝核菌,具3个或以上的细胞核,菌丝较大型,直径约6~10微米,其有性态Thanatephoruscucumerls(Frank)Donk称瓜亡革菌。在土壤中形成薄层蜡质状或白粉色网状至网膜状子实层,产生的担子桶形至亚圆筒形,比支撑担子的菌丝略宽一些,担子具3~5个小梗,其上着生担孢子;担孢子椭圆形至宽棒状,基部较宽,大小7.5~12×4.5~5.5;微米,担孢子能重复萌发,在担子上形成2次担子。立枯丝核菌是由单一菌丝尖端的分枝密集而形成或是由尖端紧密地和菌丝密集而形成菌丝结。菌丝融合群不同,在形态、病理、生理和生态方面也不完全相同。至于各融合群的致病特异性及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在自然界的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

【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越冬,且可在土中腐生2~3年。菌丝能直接侵入寄主,通过水流,农具传播。病菌发育适温24℃,最高40~42℃,最低13~15℃,适宜pH3~9.5。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病菌除危害冬瓜、节瓜外,还可侵染黄瓜、玉米、豆类、白菜、油菜、甘蓝等

【发病因素】:
种子带菌、营养土带菌、农家肥带菌或农家肥未充分腐熟易发病;苗床地势低洼积水、营养钵浇水过多,致使营养土成泥糊状、种芽、种根不透气易发病;长期低温、高湿、阴雨、光照不足发病重。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1)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的地方,选无病土做营养土;营养土中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2)营养钵浇水要一次浇透,待水充分渗下后才能播种{芽};(3)营养土在使用前,最少要晒三周以上,如果能浇上稀薄粪水堆沤1个月以上最好。(4)选用抗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后;才催芽、播种;(5)不可把种芽直接插入营养土中,先用筷粗似的细棒在营养钵中捣个穴后,把芽放入穴中。(6)齐苗后,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及光照;可结合练苗,揭膜、通风、排湿;(7)播种后用药土做覆盖土,发病后用药土围根{效果较好}或喷药;及时检查,发现病苗立即拔除。(8)齐苗后白天苗床或棚温保持25~30℃,夜间保持10~15℃,防止寒流侵袭。苗床或棚室湿度不宜过高,连阴雨或雨雪天气或床土不干应少浇水或不浇水,必需浇水时可用喷壶轻浇以免湿度过高。当塑料膜或玻璃及秧苗叶片上有水珠凝结时,要及时通风或撤些草木灰降湿,如能撒施药土围根,效果最好。(9)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10)采用CO2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667m2320毫升,稀释500倍,喷施2次。(11)靠近地面的果实部分,易发生丝核菌果腐病,最好用草绳做成圆圈把瓜垫起。二、生物防治:(1)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吴氏猪粪堆肥培养拮抗菌做土壤、种子及繁殖织织处理,可防治立枯病。(2)发病时喷施: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0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500倍液三、化学防治:发病时喷淋: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45%土菌消水剂450倍液、80%新万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立枯灵水悬剂300倍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 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淋1次,防治2~3次。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冬瓜绵腐病

上一篇:

冬瓜黑星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