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学名:Momordica charantia L.)葫芦科苦瓜属植物,一年生攀援状柔弱草本,多分枝;茎、枝被柔毛。卷须纤细,不分歧。苦瓜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防治苦瓜叶枯病。
一、形态特征
瓜链格孢(Alternariacucumerina(Ell.etEv.)Elliott.),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分生孢子梗单生或3~5根束生,正直或弯曲,褐色或顶端色浅,基部细胞稍大,具隔膜1~7个,大小23.5~70×3.5~6.5微米;分生孢子多单生,有时2~3个链生,常分枝,分生孢子倒棒状或卵形至椭圆形,褐色,孢身具横隔膜8~9个,纵隔膜0~3个,隔膜处缢缩,大小16.5~68×7.5~16.5微米,喙长10~63微米,宽2~5微米,最宽处9~18微米,色浅,呈短圆锥状或圆筒形,平滑或具多个疣,0~3个隔膜。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初白色,后变灰绿色,背面初黄褐色,后为墨绿色,气温25℃,经4~5天能形成分生孢子。该菌生长温限3~45℃,25~35℃较适,28~32℃最适,在pH3.5~12均可生长。pH6最适。孢子萌发温限4~38℃,28℃最适,相对湿度高于73%均可萌发,相对湿度85%时,萌发率高达94%。
二、传播途径
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或以分生孢子在病组织外,或粘附在种表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在室温条件下,种子表面附着的分子孢子可存活1年以上,种子里的菌丝体则可存活一年半以上,病残体上的菌丝体在室内保存可存活2年,在土表或潮湿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生长期内病部产生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可直接侵入叶片,条件适宜3天即显症,很快形成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重要途径。该病的发生主要与苦瓜生育期、温湿度关系密切。气温14~36℃,相对湿度高于80%即见发病。雨日多、雨量大,相对湿度高于90%易发病,晴天,日照时间长对该病有一定抑制作用,生产上连作地,偏施氮肥,排水不良、湿气滞留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瓜留种。
(2)轮作倒茬。
(3)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有机肥,提高抗病力。严防大水漫灌。
(4)棚室发病初期采用粉尘法或烟雾法。
①粉尘法,于傍晚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平米1kg。
②烟雾法,于傍晚点燃45%百菌清烟剂,每667平米200~250克,隔7~9天1次,视病情连续或交替轮换使用。
(5)露地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80%大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40%灭菌丹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药掌握在发病前开始,每667平米喷对好的药液60升,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3~4次,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补喷,生产中雨后及时喷药可减轻为害。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