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保护地西葫芦主要病害防治方法

2018-11-23 21:15:03浏览:182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近些年来,保护地栽植西葫芦病害发生情况一年比一年重,已成为优质高产的障碍因子之一,在防治上除严格控制棚室的温湿度、合
   近些年来,保护地栽植西葫芦病害发生情况一年比一年重,已成为优质高产的障碍因子之一,在防治上除严格控制棚室的温湿度、合理浇水追肥等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外,还应在发生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
保护地西葫芦
   1、病毒病  西葫芦病毒病又称花叶病,在其生长期都可发生,一般发病率为5%~15%,主要由黄瓜花叶病毒、甜瓜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和烟草环斑等多种病毒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
  其症状随菌源不同有异:
  一是黄化皱缩型。自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生。首先叶脉失绿,然后黄化,皱缩下卷。病株矮化,扭曲畸形,瓜小,瓜面出现花斑或产生凹凸不平的瘤状物,严重时整株枯死;
  二是花叶型,当幼苗4~5片真叶时即可发病,新叶出现褪绿斑点,以后表现为花叶,严重时顶叶畸形,变为鸡爪状,矮化不结瓜或瓜畸形,发病早的可引起全株萎蔫。该病主要由蚜虫传播,因此从苗期到生长后期要及时防治蚜虫以减少带毒传播机率。
  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性品种。如矮生早熟品种、花叶型品种均表现较抗病。
  二是种子消毒,用10%磷酸三钠浸种20分钟后洗净催芽播种,也可用55℃温水浸种40分钟然后催芽播种,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三是及时防治蚜虫和白粉虱。可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10克防治蚜虫;用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白粉虱。
  四是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1,000倍液,或0.5%抗毒剂1号水剂250~300倍液,结合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效果更好,每7~10天喷1次,连喷2~3次,效果较好。
  2、菌核病  该病主要危害茎蔓、瓜条。茎蔓被害,初期出现水渍状浅褐色,后期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严重时病茎纵裂干枯,茎内出现黑色菌核。瓜条受害,先发生于残花部,然后引起瓜条发病,病瓜呈水渍状腐烂,长出白色菌丝,以后菌丝上长出菌核。菌核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常在塑料大棚内越冬,随气流传播到植株上,从伤口或花器侵入体内,产生病害。
  防治方法:菌核病的防治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实行2~3年一次轮作,并使湿度控制在80%以下;或者采取小高垄盖地膜,膜下暗灌等农业措施均可避免或减少病害的发生。
  发病时喷50%速克灵(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菌核净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10~15天喷1次,连喷2次防效较好。
  3、霜霉病  霜霉病是瓜类作物普遍发生而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叶片上发病。苗期发病时,开始褪绿变黄,最后枯死。成株叶片发病,初期呈水浸状黄色小斑点,后发展成多角形,后期病斑边缘黄绿色,干枯时易破。
  在高湿条件下,病斑背面长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成片,全叶黄褐色枯萎,故又称“跑马干”。病菌通过气流、雨水、昆虫传播,由气孔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叶片。在日均温度20~25℃时,叶面有水滴6~12天即可萌发侵入,3天即可发病。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并通过栽培措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控制发病。发病初期可用百菌清烟雾剂熏治,每次用45%百菌清烟雾剂 200~250克,分堆均匀旋转在保护地内,点燃后闷棚,一般是傍晚开始,次日早晨结束。药剂防治可用40%乙膦铝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25%瑞毒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施。7~10天喷1次,可交替用药。
  4、灰霉病  灰霉病病菌多从开败的花中侵入,使花、果脐腐烂,病部表面密生白霜。大瓜受害,组织变黄并生白霉后变淡灰色,重者腐烂脱落。叶片病斑,边缘明显,生有少量灰霉。茎染病,数节腐烂,易折断使植株死亡。此病由分生孢子随气流、雨水进行传播蔓延,发育适温为23℃,春季雨天,气温低而湿度大时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室内经常通风降湿,及时摘除发病的花叶果,并用80%代森锌800~1,000倍液,50%速克灵(腐霉剂)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喷施。7~10天喷1次,连续进行3~4次。
  5、软腐病  危害西葫芦的茎基软腐病,是新近在各地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通常在植株有10~12片叶片时,先从下部伤口处开始发生,先在离地面3~5厘米处形成不规则水渍状褪绿斑,逐渐扩大后呈黄褐色,病部纵向扩展,并向内侵害,随后茎部开裂,髓部也开始受害。茎基部凹陷软化腐烂,湿度大时有黄色或白色菌脓流出,并伴有恶臭,茎基部一触即倒,后期随着病部扩展,植株萎蔫死亡,病组织腐烂成麻状。
  6、西葫芦茎基软腐病
  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借风雨、昆虫及灌溉水传播,由植株伤口侵入。侵入后分泌果胶酶溶解中胶层,导致植株细胞分崩离析,细胞内水分外溢,引起腐烂,重茬栽培时土壤中残留病菌多易发病,大棚等保护地内湿度较大,湿度大土壤通气性不好,会引发病害。在大水漫灌时,更易引起软腐病菌的流动传播。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在已发生该病的棚室内尽量不要连作,可以和葱蒜类、茄果类蔬菜作物轮作;采用高厢栽培,使栽植厢面干燥爽水,排水良好,气流通,能降低株间湿度,有利于伤口愈合。
  而且在高厢栽培时灌溉水不易接触到西葫芦,从而减少病菌入侵的机会,可大大减少病害的发生。抓住晴天整枝打杈,整掉的枝叶不存放田间,带出烧毁或深埋,以减少菌源侵入。田间发生病株时,要及时处理,严重的全部连根带土拔除,并对病株土壤消毒灭菌,对病穴用石灰消毒。
  ② 药剂防治。一是在西葫芦定植前15~20天,可用氰氨化钙(石灰氮)进行土壤处理。或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和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按1∶1的比例加水配成浆糊,在发生该病后的植株病斑外涂抹,有一定的控病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如何选购水稻大棚膜?选购大棚膜应注意什么?

上一篇:

繁星花盆栽的养殖方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