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种蔬菜,据了解黄瓜含有很高的营养物质,黄瓜也具有非常好的美容效果,所以黄瓜很受大家的喜爱。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黄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黄瓜菌核病,如果出现不及时防治,会给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降低了黄瓜的质量。那么如何防治黄瓜菌核病,小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以供参考。
黄瓜菌核病是黄瓜的主要病害,茎秆、果实均可受害。果实染病后初为水浸状腐烂,表面长出白霉,以后长出黑色鼠粪状菌核。该病的发生与灰霉病类似,从老的花瓣、水分易积存的部位发生,花瓣落下附着的部分最易发病,与灰霉病的区别在于有白色棉絮状霉和菌核。
黄瓜菌核病发病症状
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距地面5-30厘米发病最多,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茎部被害,开始产生退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植株枯萎。幼苗发病时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幼苗猝倒。一定湿度和温度下,病部先生成白色菌核,老熟后为黑色鼠粪状颗粒。
黄瓜菌核病发生规律
真菌引起的病害,以菌核留在土里或夹在种子里越冬或越夏,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子囊、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孢子侵染衰老的叶片或花瓣、柱头或幼瓜,田间带病的雄花落到健叶或茎上,又引起发病,如此重复侵染。但在连茬、茄茬或十字花科蔬菜茬地病重。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当温度为5~20℃和吸足水分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弹放出子囊孢子,经气流、浇水传播,引起植株发病。棚室内主要通过病组织上的菌丝与健株接触传播。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较广,不耐干燥,相对湿度85%以上有利于发病。
黄瓜菌核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水旱轮作或病田夏季泡水浸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20厘米。
(2)物理防治。播种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以汰除菌核。
(3)地膜覆盖。重病棚室,于春、夏换茬期进行日光能高温土壤处理,并注意防止病菌再传入。
(4)种子和土壤消毒。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每亩用药l公斤,加细土15-20公斤,施药土后播种。
(5)黄瓜拉秧后,及时仔细清除植株病残体,将遗漏的菌核深埋在土壤深层,使之不能萌发出土。
(6)加强管理。合理密植,控制中管棚和连栋大棚保护地栽培棚内温湿度,及时放风排湿,尤其要防止夜间棚内湿度迅速升高,这是防治本病的关键措施。注意合理控制浇水量和施肥量,浇水时间放在上午,并及时开棚,以降低棚内湿度。特别在春季寒流侵袭前,要及时加盖小拱棚塑料薄膜,并在棚室四周盖草帘,防止植株受冻。
(7) 当发现田间始发病的病株、病枝(病枝最好剪去病部),可用高浓度的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调成100倍的糊状涂液用毛笔等涂在病部(剪去病部的病枝涂在留下的枝杆上),涂的面积比病部大1~2倍,病重的5~7天再涂1次,可挽救80%的病株与病枝。此法虽费工,但省农药,防治效果好。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如何防治黄瓜菌核病,希望大家参照以上方法进行有效的防治,小编提醒:早发现早防治,以免错过最佳防治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