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主要是从凋谢的雌花侵入,受害后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病菌向幼瓜侵染,致使果实脐部呈水浸状、灰绿色,病部萎缩呈现“尖瓜”状,湿度大时病部长满粉状霉层。病瓜或脱落的烂花接触叶片导致叶片感染,开始呈水浸状不规则病斑,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病部变黄,软腐。严重时还能侵染茎。
灰霉病发病的适宜温度是20℃左右,低于15℃或高于25℃病害发生减轻,适宜的湿度条件为90%以上的湿度。在空气湿度低于90%,温度高于30℃或低于4℃时病菌停止发展。在光照不足的深冬及早春连续阴、雨、雪、雾天气,空气湿度大,温度低,结露时间长,就会造成该病的大流行。苗期或花期较易感病。
防治措施
应选择晴天进行浇水,而且注意轻浇、浇匀,切勿水量过大。加强温湿度管理,注意通风排湿,尤其是注意不良天气状况下的温湿度管理。发现病株及时摘除发病花瓣和幼瓜及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严防乱扔。速克灵和扑海因因长期使用,已产生抗性,建议使用新型农药如灰霉克、灭霉威、特立克等。
一是定植前对苗床进行喷洒,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植无病幼苗;
二是蘸花或涂花时带药防病,如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溶液中加入0.1%的灭霉威;
三是在浇膨瓜水前一天至棚内灰霉病始发期及时喷洒上述农药防病;
四是为了不因喷洒农药增加湿度,可选用10%灭克、5%百菌清、10%灰霉灵等粉尘剂,每次每亩1千克,于傍晚喷撒;五是如遇连续阴雨天,可选用10%速克灵每次每亩250克,于傍晚烟熏。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