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栽前拌土防治土传性病](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4/095244981.png)
为研究拌土和灌根处理在防治土传性病害上的差异,现以黄瓜枯萎病为防治对象,选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试验。
试验结果显示,灌根处理中,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黄瓜苗病情指数逐渐加大,对枯萎病的防效越来越差,10厘米以下的土层处理对枯萎病几乎没有防效。而拌土处理对枯萎病有较好防效。
分析认为,灌根是将药液施于土壤表面或浅层,通过农药渗漏到达一定的土层深处后发挥药效,但药液到达土壤的深度和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由于灌根浓度梯度的存在,最需要药剂发挥效力的深度,药剂含量较少,而对病害控制起次要作用的表层,药剂含量却较多,并且表层还会有药剂沉积,使药效不能有效发挥。
此外,灌根一般在根基部的一侧,不能有效地对根进行全面保护。相比较来说,拌土处理药物在土壤中均匀分布,可以给种子或幼苗根部提供较全面的保护,同时由于减少了药剂在土表的沉积,用药量远远少于灌根施药。
因此,防治土传性病害,在植物播栽前进行拌土处理,效果更佳。生产上常见的土传性病害拌土施药方法:防治根肿病,可每亩用50%氟啶胺乳油50毫升;防治猝倒病,可每亩用30%甲霜·噁霉灵水剂1,250毫升;
防治立枯病,可每亩用15%噁霉灵水剂1,000~1,200毫升;防治根腐性疫病,可每亩用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1,700克;防治枯萎病,可每亩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500克;
防治线虫病,可每亩用10%噻唑膦颗粒剂1,500~2,000克或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5,000~7,000克或35%威百亩水剂4,000~6,000毫升。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