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种植的茼蒿,很容易感染霜霉病,在叶背、叶面上产生淡白色至淡黄色的霜霉层后,叶片变黄褐色枯死。所以,冬季要注意防治茼蒿霜霉病,以保护叶片。大棚茼蒿霜霉病如何防治呢?具体介绍如下:
危害症状:
茼蒿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害发生初期,先在植株下部老叶上产生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逐渐向中上部蔓延,后期病斑变为黄褐色,病重时多数病斑连成一片,叶片发黄枯死。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白色霉层,即病原菌的孢子梗及孢子囊。
病害发生规律:
茼蒿霜霉病病原菌为卵菌纲盘霜霉属莴苣盘霜霉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子内或秋播越冬菊科蔬菜及菊科杂草上潜伏越冬,或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里越冬。孢子囊多间接萌发,释放出游动孢子,待形成休止孢子后,产生芽管,以气孔侵入为主。
茼蒿发病后,病部产生大量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病害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尤其是温湿度。病菌不抗高温,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6~10℃,侵染适宜温度为15~17℃。病菌侵染需要85%以上的相对湿度,游动孢子萌发侵入需要叶面有水膜存在。
因此,茼蒿霜霉病多发生于春末或秋季。此时若遇昼夜温差大,结露时间长或雾多,阴雨等气候条件,则病害发生严重。种植过密、群体过大、氮肥使用过多、茼蒿生长过旺、通风透光不良、灌水过多或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病害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
1、轮作:选择非菊科蔬菜茬口地种植茼蒿,重病地块应与其他非菊科蔬菜进行2~3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应将病株残体清除出田或棚内,以减少菌源。
2、加强栽培管理:种植密度要合理,避免密度过大,株内郁蔽,要重施基肥;增施有机肥;追肥应适时合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浇灌时不宜大水漫灌,时间应选择晴天上午浇灌,傍晚或阴天不宜浇水,棚内浇灌后要适时放风排湿。大雨过后,要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3、药剂防治:
种子处理:播种前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按种子量的0.2%~0.3%拌种、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0.3%~0.4%拌种。
发病初期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以下种类交替使用:40%三乙膦酸铝(乙磷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间隔7~10天左右喷洒1次,连续防治2~3次。
具体防治方法:冬季种植的茼蒿,在长出3~5片真叶后,注意检查叶片,发现叶背、叶面上有黄绿色至黄褐色斑块,其上着生淡白色至淡黄色的霜霉状物时,就要叶面喷洒600~800倍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800~1000倍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800~1000倍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或500~600倍64%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水溶液等进行防治,每7~10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均匀喷湿所有的叶片,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也可在棚内按时交替使用百菌清烟剂,每亩用350克熏烟。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