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病菌分生孢子梗淡褐色,单生或5-10根束生,具2-4个隔膜,不分枝或偶有分枝,其上着生一个分生孢子,大小为28.5-86.5μm×5.5-8.6μm。分生孢子长棍棒状,褐色,具横隔膜2-12个,纵隔膜0-4个,大小为29-112μm×8.5-23.5μm。嚎胞较长,有时分枝,具0-4个隔膜,大小为15-125μm×2-5μm。
【侵染循环】: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或随病残体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经气孔、伤口或从表皮直接侵入。南方温暖地区,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葱、蒜类蔬菜上辗转为害,无越冬期。温暖潮湿有利于发病。
【发病条件】:发病适宜温度25-27℃,孢子萌发和侵入需要饱和湿度。通常砂壤土、田间管理差、缺水或缺肥,或葱蓟马为害严重,此病发生严重。
【危害症状】:初期在叶尖或花梗上出现近椭圆形至梭形白色小病斑,略凹陷,以后逐渐扩大成黄褐色至灰褐色纺锤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常具有黄色晕环。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产生轮纹状紫红色或紫褐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寄主抗病力。
2.重病地块实行2年以上与非葱、蒜类蔬菜轮作。
3.发病初期喷药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根据病情防治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