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品,最大的秘密在配料上。
经常有人问,差不多的食材,为什么成品的味道有天壤之别?就是因为不知道配料的比例。
很多时候,某种配料多一分少一分,成品的味道都会有差别。而若干种配料,哪种和哪种搭在一起,才是最佳效果,也是要花很多时间去琢磨的。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的首要目标是尽快把生意做起来,需要在短时间内,找到最好的味道、最佳的调料配比。
如何得到最佳配方?有人想到了学艺或偷师,但现在的创业者更高明,他们琢磨出另一个“秘方”:
把别人的配料配方标准化,然后规模化生产。
村里小吃 一年卖出300万
几年前,大学毕业的小卢,想把村里谁都会做的小吃“南瓜酱”做成零食,推向市场。
在村里,这种小吃谁家都会做,反而没人想要去卖。所以,小卢做的是独家生意。
南瓜酱是江西高安市田南镇的一种土小吃。
晒干的南瓜片和糯米糊一起熬制,再加入辣椒、盐等配料,冷却后分片晒干,当地人称之为南瓜酱。
既然要以此创业,就得有一个好的配方。为了找到最佳的调料配比,小卢想了一个办法。
他到处打听谁家的南瓜酱好吃,打听到了,就上门去送免费的盐、辣椒和南瓜干等原料,请人家做南瓜酱。
这里有他的一点小心思
就算拿着南瓜酱的成品去化验,也验不出每种材料的比例。但免费提供原材料请人家来做,事情就不一样了。
如果一锅南瓜酱用200克盐就够了,他会先备好500克的盐,辣椒等材料也多准备些。
等制作的南瓜酱口感最好时,他就去称剩下的盐。如果还剩下300克,他就知道这一次盐的用量是200克,并把这个数字记好。
根据称量每次剩下的南瓜干和配料的重量,小卢就可以推断出做一锅南瓜酱,每种材料的具体用量。
这样反复实验,加上自己摸索,他就找到制作南瓜酱的最佳配方。
有了美味的配方,靠5万元钱起家的小卢,三年时间,就把不起眼的小吃做成了地方特色食品,年销售额300多万元。
留住大厨的秘方
如果本身企业就有一定规模,在配方标准化的道路上,也不用像小卢那样从零开始。
像我们以前报道过的一家企业,专门给餐饮企业制作复合调味包。
在大厨开始做菜之前,企业的工程师已经把所有的用料,包括主材、底汤和每一种配料,都称好了重量。
等大厨做完菜,工程师再把所有剩下的用料分门别类称重。
称重之后,前后两个数值一减,得出的就是材料的用量。
基本上,大厨做三次,企业就可以实现这道菜品的调味标准化。这道菜的秘方,就被成功地留下来了。
有了招牌菜的复合调味包,厨师们只需要把这种复合调味包直接加入到食材当中,就能轻松制作出原汁原味的特色菜。
对餐饮企业而言,这无疑能极大地提升后厨的工作效率,也满足了客户对味道的一致需求。
如果是规模大的餐饮企业,在调味包的要求上会更细致。
比如,光配料里加盐这一项,有的大企业会要求精确到每种盐的盐度。
这是因为每个地方出产的盐,盐度不同,有的咸了点,有的淡了点。因此,企业在使用不同品牌的盐之前,都要进行严格的盐度测试。如果盐度超出了规定值,就要调整盐的配方用量。
每一种配料都是按照这样的要求进行测试,再用于制作。
食品江湖,变化多端,擅长把每一种食物的味道都纳入标准体系的人,才能手握“秘方”,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