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瘟病又称腐烂病或青枯病,主要危害根部及姜块,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的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通常6月开始发病,8--9月高温季节发病严重。姜瘟病的症状和防治措施
症状
根部及姜块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腐烂
防治方法:
①无病地留种并要精选健种,单收单藏,贮窖及时消毒。
②轮作换茬、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起高垅种植,并要增施磷钾肥,生长前期进行遮荫。
③姜种消毒,用600倍氟派酸 600倍“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浸种。大姜培土前,土壤处理:用500克挪威86.2%的铜大师(氧化亚铜)冲施或者撒施,连续施用2--3次,20天左右用一次。
④注意观察,发现病株,及时铲除,并随即浇灌600倍氟派酸药液或500倍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药液或500倍23%络铵铜药液,每穴200毫升以上,杀灭土壤残留病菌,防止继续传播。
⑤注意预防,用1:1:100波尔多液、1000倍裕丰18或用2000倍世高水分散粒剂液、或用6000倍20%龙克菌(噻菌铜)悬浮剂液,分别掺加600倍天达—2116地下根茎专用型液,每10--15天喷洒一次,每次每667m2用药液75千克,连续喷洒2--3次,防治效果可达98%以上。
姜瘟病的发病条件
一是要有病源(病姜种和带菌土)的存在;
二是要有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
三是生姜自身的生长状况。
在有病源在的前提下,温度(特别是土温)和降雨量是导致病害流行的二个重要因素,尤以雨后姜田积水,又遇烈日曝晒大发生最为严重。此外,若姜块自身抵抗力差,例如:姜块处于膨大期,外皮出现伤口,则均易于侵染形成病害。经实践及试验证明:一般旬均温达24℃左右时,病害开始流行,当气温在26-31℃,具有充足的水量,形成田间积水时,病害迅速发展蔓延。高温多湿,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别是土温变化剧烈利于本病发生流行。此外,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早晚也有关系。6—7月间,如果在10—12天内,降雨量达到100毫米左右,田间即可出现病株,大雨过后1周左右,田间即出1次发病高峰。植地连作、低洼、土质粘重、无覆盖物、偏施N肥的发病率高;中心病株出现早,病菌再次侵染的次数多,病害发生也重。
生姜的病害最厉害的一个是姜瘟病,也是姜的腐烂病,姜瘟病菌的适温是26度到31度,尤其是在高温多雨的情况下,肥水传播。姜瘟是比较难治的病害,姜瘟的防治在播种的时候,在播种沟用天达恶霉灵3000倍喷施或灌根。发现姜瘟病赶快把姜挖走,以免传播其它的生姜,挖走姜后用硫酸铜50倍,灌姜窝消毒,一个窝灌20毫升,没有硫酸铜用石灰也行,消毒后用地膜盖住姜窝不让它扩散。更多农业病虫害防治技巧请关注山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