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学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别名:生姜、白姜、川姜,姜科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有黄绿色花并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茎。根茎供药用,鲜品或干品可作烹调配料或制成酱菜、糖姜。茎、叶、根茎均可提取芳香油,用于食品、饮料及化妆品香料中。姜瘟病、茎基腐病的区分与防治有哪些呢?具体介绍如下:
1、姜瘟病:
该病又称青枯病、腐烂病、烂姜,是生姜生产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土传和系统侵染病害。主要危害地下茎和根茎,一般受害损失20%~30%,严重的可高达70%以上,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极大。
该病一般先在根茎上发病,后也危害叶茎。多由靠近地面的茎基部和地下茎块的上半部开始发病,后向子、孙姜和抽生茎上扩展。病株茎基部呈水渍状黄褐色,叶片青枯反卷,后内部组织软化腐烂,表皮完好,最后全株枯死。剖开病茎基部或根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挤压病部可流出污白色汁液,并散发臭味。
该病原称茄青枯劳尔式细菌,病原菌在姜根茎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姜种是主要初侵染源。借雨水、灌溉水和地下害虫等传播。病原菌适宜存活温度为25℃,52℃以上10分钟可致死。华北地区一般在7月份开始发病,8~9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早晚、轻重与当年气温、降雨量关系密切。高温多雨、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氮肥偏多等条件下发病较重。
2、姜茎基腐病:
该病也称腐霉根腐病、卡脖子病,一般可减产30%,严重的可造成基本绝收。初期可见茎基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渍状黄褐色病斑,后环绕茎基部一周,导致茎基部组织软化腐烂,使地上部叶片黄化、凋萎枯死。
该病原称群结腐霉,鞭毛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姜、病残体和带菌肥料上越冬侵染,条件适宜时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传播。适宜发病温度20~25℃。雨水较多、连作地块、土质黏重、密度过大等均利于发生该病。
3、姜瘟病药剂喷雾除治:
(1)“葱姜蒜一遍净”牌27.5%苯甲·噁唑水剂600倍液 66.8%噁唑·中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2)54.8%氯溴·中生·辛菌水剂600倍液 20%松脂酸铜乳油2000倍液。
(3)50%噻唑锌·中生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20%叶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4、姜茎基腐病药剂喷雾、灌根除治:
(1)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或2000倍液灌根,每株灌药液100~150毫升。
(2)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50倍液 60%噁霉·噁唑·霜霉水剂750倍液喷雾或1000倍液灌根。
(3)85%枯菌酯·噁霉可湿性粉剂750倍液 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750倍液喷雾或1000倍液灌根。
以上就是姜瘟病、茎基腐病的区分与防治,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