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菊芋白粉病

2018-11-25 09:54:02浏览:565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菊芋白粉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柄。叶片发病,初时在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斑点,扩展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白
菊芋白粉病

【菊芋白粉病为害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可为害叶柄。叶片发病,初时在叶面上产生白色粉状斑点,扩展后形成大小不等的白色粉斑,再进一步扩展则叶面上布满一层白粉,后期白粉层转为污白色粉层。抹去白粉层,可见下部叶肉褪绿,发黄。后期在污白粉层中产生许多小粒点,初时小粒点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最后黑色。发病严重时,叶片上布满白粉,致使叶片提早脱落。致病菌为苍耳单丝壳菌。病菌闭囊壳球形,近球形,褐色至暗褐色,附属丝丛状,着生在闭囊壳下面,一般为3~7根,无色,具0~6个隔膜。闭囊壳内含1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或卵形,少数具短柄,内含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或近球形。 【菊芋白粉病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越冬闭囊壳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引起初侵染发病,落到叶面上的子囊孢子遇适宜条件,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孢吸取营养。在叶面上匍匐生长的菌丝体在叶面上不断扩展,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重复再侵染,直至生育后期病菌又形成闭囊壳。病菌在10~32℃范围内均可很好生长发育,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相对湿度高有利于发病,但在相对湿度较低时分生孢子仍可萌发侵染,而此时寄主抗病力下降,生产上往往表现出高温、干旱时发病重。植株生长不良,病情明显加重。 【菊芋白粉病防治方法】:(1)适时早播,适当稀植。 (2)施足粪肥,注意控制氮肥施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灌水,尤其注意干旱时及时适当灌水。 (3)重病田应与非寄主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4)收获后注意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 (5)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1.5%多抗霉素2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油1500倍液,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晶体石硫合剂200倍液。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菊芋斑枯病

上一篇:

芋枯萎病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