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2018-11-25 10:17:22浏览:30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近年来在马铃薯产区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导致马铃薯外观和商品价值受到影响。
    马铃薯黑痣病是一种典型的土传和种传病害,近年来在马铃薯产区该病害的发生与危害日益严重,导致马铃薯外观和商品价值受到影响。那么,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下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
    一、为害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多样,主要表现在马铃薯芽块播种在田里,或因种薯带菌或因土壤中病菌侵染,幼芽顶部出现褐色病斑,致使组织生长点坏死,阻滞了幼苗生长发育,俗称烂芽,出现烂芽则停止生长。有的从芽条下部节上长出一个新芽条,造成不出苗或晚出苗,出现苗不齐、不全、细弱等问题。苗期主要侵染地下茎,在出苗前和出苗后,感染地下茎,使地下茎上出现指印状或环剥的褐色溃疡面,同时使薯苗植株矮小或顶部丛生,严重的产生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萎蔫并褪绿,还有的由于溃疡面环削伤及导管系统,使地上部枯萎或形成气生薯,在近地表的地上茎表面,往往产生蛛丝状的白霉,溃疡严重时,阻滞了养分向块茎的运输,而在地上茎中积累,使茎变粗而植株矮化或产生许多气生薯。中期茎基部表面产生灰白色菌丝层,易被擦掉,擦后下面组织生长正常。被感染的匍匐茎出现淡褐色病斑,使匍匐茎顶端不再膨大,不能形成薯块,轻者虽能结薯,但长不大,重者不能结薯,也可引起匍匐茎乱长或死掉,影响结薯或结薯畸形。受感染植株,根的数量减少,形成稀少的根条,若病斑绕匍匐茎一周,易引起新生小薯的脱落。匍匐茎中后期发病的导致块茎畸形,停止发育,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叶片变黄、变紫,向上翻卷,并产生气生薯。在受感染植株上结的块茎上,表面附着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坚硬的、土壤颗粒状的黑褐色土疤。这些土疤是菌核休眠体,冲洗不掉,而土疤下边组织完好,称为黑志病,成为翌年种薯带病的菌源;
    二、防治对策
    1、农业措施
    选用无病种薯,培育无病壮苗,建立无病留种田。由于菌核能长期在土壤中越冬存活,可与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倒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避免重茬。注意地块的选择,应选择地势平坦,易排涝,以降低土壤湿度。适时晚播和浅播,以提高地温,促进早出苗,减少幼芽在土壤中的时间,(www.nczfj.com)减少病菌的侵染。一旦田间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在远离种植地块处深埋,病穴内撒入生石灰等消毒。
    2、生物防治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黑痣病、黑色粗皮病、茎溃疡病”,是一种重要的土传真菌性病害。主要表现在马铃薯的表皮上形成黑色或暗褐色的斑块,即黑痣病菌核。
    用木霉菌和双核丝核菌作为生物防治,可减轻此病害
    3、化学防治
    (1)芽块拌种
    为防种薯带病和土壤传染,栽种时薯块用
    ①47%苗盛(福美双.戊菌隆)可湿性粉剂,每1000kg芽块,用药粉660~720g,对滑石粉12~5kg,掺均匀后,拌在刚切好的芽块上,要均匀粘着每个芽块形成包衣。
    ②或用2.5%适乐时(咯菌晴)悬浮种衣剂,每1000kg芽块,用悬浮剂1000ml,对水3~4L稀释后,用细雾喷头的喷雾器均匀喷在芽块上,使每个压芽块的每个部位都被药液覆盖,之后用滑石粉拌种,降低芽块湿度,直接播种。
    ③或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每1000kg芽块用药粉400g,对滑石粉12~15kg,拌在芽块上。
    ④或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其细度小于薯块气孔,有内吸性,拌种不仅能防黑痣病,还能促进伤口愈合,防止其他病菌感染,每1000kg芽块,用药粉300~500g,用滑石粉12~15kg,拌在刚切好的芽块上,也可和其他杀菌剂、杀虫剂混用。
    ⑤或用25%戴挫霉(抑菌唑)乳油,是咪唑类杀菌剂,对丝核菌有特效,每1000kg芽块,用乳油100ml,对水3L稀释后,用细雾喷头的喷雾器均匀喷在芽块上,使每个压芽块的每个部位都被药液覆盖,之后用滑石粉拌种,降低芽块湿度,直接播种。
    (二)播种垄沟药剂喷雾
    用25%的阿米西达悬浮剂,在种薯播种到垄沟后马上进行沟内喷药,使药物均匀喷到土壤和芽块上,然后覆土,每667㎡用悬浮剂40~60ml,最好用带喷药装置有双喷头的播种机,开沟、下种、喷药、覆土一次完成,药液经前后两个喷头喷出,不仅芽块整个都蘸上药液,同时对垄沟的土壤也进行了消毒。也可以用25%的凯润或用扑海因沟施。
    ①苗期叶面喷施
    苗期用25%的阿米西大进行叶面喷施,每667㎡用悬浮剂32~48L,既能防治病害,又能促进薯秧生长。
    ②种薯田杀秧
    前5~7天叶面喷施金纳海和鸽哈,各80ml,不仅可以杀死丝核菌,对其他真菌、细菌、都有作用,减少种薯带病,降低下一年种植的菌源,也有利于储藏。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马铃薯灰霉病

上一篇:

马铃薯土传病害综合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