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早疫病如何防治](http://img2.shancun.net/201811/25/101800691.jpg)
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亦危害块茎。叶片染病,初在叶面出现水渍状小点,以后发展成圆形或近圆形具有同心轮纹的黑褐色坏死斑,大小约3~4毫米,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病斑外围多具1个褪绿窄晕环。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多个病斑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形大斑,导致病叶坏死干枯脱落。块茎染病,多产生暗褐色圆形至近圆形凹陷斑,边缘明显,皮下组织呈浅褐色海绵状干腐;到贮藏期,病斑增大,严重时导致块茎干腐、皱缩。
发生特点
此病由真菌属半知菌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olani (E11.et Mart.) Jones et Grout.侵染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在病残体或带病薯块上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病菌经气孔、伤口或穿透表皮侵入植物组织,形成初侵染,后在病部组织产生分生孢子借助于风雨等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其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6~30℃,当叶面结露或有水滴时,温度适宜,分生孢子萌发和侵入均很快,发病潜育期只有2~3天。马铃薯生长期连续阴雨或湿度连续高于70%,此病发生严重且易流行。土壤贫瘠、氮肥不足、长势衰弱,后期植株脱肥早衰的田块发病较重。
防治要点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良种。重病地块实行2~3年与非茄科蔬菜轮作。
②加强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③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组织,深翻晒土,减少越冬菌源。
④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视病情防治1~3次。药剂可选用70%品润干悬浮剂6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阿米西达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8%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1 000倍液等。病害快速增长期,要加大用药量,均匀喷雾整张叶片。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马铃薯早疫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为自家的农业生产做出一份努力。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山村网病虫害防治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