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露地、保护地作物常见且比较难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为20~30℃,温度20~25℃、湿度持续90%以上时为病害高发期。下面为你讲解一下常见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每667 m2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2 000 kg、复混肥50 kg,深翻耙匀,深沟高畦,全膜覆盖。选用根须发达、茎节粗壮匀称、生长点完好且已现花蕾的优质壮苗进行定植。棚室选用无滴膜,及时进行整枝打杈,除去下部老黄叶片;灰霉病零星发生时,立即摘除病果、病叶,带出田外或温室大棚外集中深埋处理。一般清明节(4月4日或5日)前不追肥水,4月中旬以后,温度上升,根据植株生长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每采收2~3次后追一次肥,以穴施为主。
生态防治
棚室蔬菜可于晴天9:00后关棚,当棚温升至32℃时开始放风,注意温度变化,下午保持棚温20~25℃,当棚温降至20℃时关棚,夜间棚温保持在15~17℃,早上开棚通风。阴天白天开棚换气。通过变温管理的大棚,发病较轻。
生物防治
于发病前或初期使用哈茨木霉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每隔5~7天喷施1次,发病严重时缩短用药间隔期;或使用生物农药中草药水剂霉止(植物源中草药杀菌剂,内含紫草素、绿源酸等有效成分),发病初期用霉止3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用2~3次。中后期使用霉止30~50 mL加大蒜油10 mL喷雾,3天2次,连喷2~3次。
化学防治
①棚室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棚室宜喷雾、烟熏、粉尘3种方法兼用。以上午用药为宜,先摘除病果、病叶,再喷洒药液,要注意喷得均匀、全面,防止遗留死角。晴天选择可湿性粉剂喷雾,阴天选用烟熏剂,烟熏剂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667 m2每次250 g;粉尘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667 m2每次1 kg,每7~10天用1次,连施2~3次。另外,在保果用的生长调节剂中加入适量的药物点花,可提高防治效果。农药必须轮换使用,保持安全间隔期。
②露地防治 露地栽培受外部自然环境影响较大,传播快,防治难度较大,多以前期预防为主。
定植后,可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预防。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托布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抗霉威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7天1次,连喷2~3次;也可喷洒60%灰霉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40%灰霉菌核净悬浮剂1 200倍液或30%百霉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10天1次,视病情连防2~3次。发病中后期,667 m2可用碧秀丹(氯溴异氰尿酸)30 g或乙霉多菌灵20 g,对水15 kg,3~5天1次;或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75%甲基托布津800倍液交替防治,5天1次,连喷2~3次。严格遵照药剂使用说明,控制安全间隔期。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具体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准,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