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名称】:茄子黄萎病
【症状特征】:茄子黄萎病苗期发病少,成株多在座果后开始表现症状,且多自下而上或从一边向全株发展。叶片初在叶缘及叶脉间变黄,后发展至半边叶片或整片叶变黄,早期病叶晴天高温时呈萎蔫状,早晚尚可恢复,后期病叶由黄变褐,终致萎蔫下垂以至脱落,严重时全株叶片变褐萎垂以至脱光仅剩茎杆。本病为全株性病害,副检病株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可见维管束变褐,、但挤捏上述各部横切面,无米水状混浊液渗出,别于青枯病。大丽轮枝菌在茄子上引起黄萎病的症状有3种类型:枯死型:植株矮化严重,叶片皱缩、凋萎、枯死脱落。病情扩展快,常致整株死亡。黄斑型:植株稍矮化,叶片由下向上形成掌状黄斑,仅下部叶片枯死,一般植株不死亡。黄色斑驳型:植株矮化不明显,仅少数叶片有黄色斑驳或叶尖、叶缘有枯斑,一般叶片不枯死。
【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多数报道种子内外带有菌丝或分生孢子,可以做为该病的初侵染源,但也有人认为种子不带菌。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在当地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和带菌土壤或茄科杂草,借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及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在当年不再进行重复侵染。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菌丝、菌核60℃经10分钟致死。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从伤口侵入;从茄子定植到开花期,日均温低于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而重,如此期间气候温暖,雨水调和,病害明显减轻芜菁花叶病毒;地势低洼、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灌水不当及连作地发病重;有时冷凉天气,直接浇灌井水,会使地温降至15℃以下,如此灌水一次也可导致该病发生蔓延。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吉茄1号、长茄1号、9808茄子、承茄1号、齐杂茄3号、湘茄4号、蒙茄3号、熊岳紫长茄、辽茄3号、齐茄1号、丰研1号、海茄、湘杂7号、齐杂茄2号、沈茄2号、龙杂茄2号等。
(2)播种前种子用0.2%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浸种1小时,或55℃温水浸种15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播种。
(3)与非茄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如与葱蒜类轮作效果较好,尤其与水稻轮作1年即可奏效。
(4)苗期或定植前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5)苗床或定植田用棉隆处理土壤。每平方米用40%棉隆10-15g与15kg过筛细干土充分拌匀,撒在畦面上,后耙入土中,深约15cm,拌后耙平浇水,覆地膜,使其发挥熏蒸作用,隔10天后播种或分苗,否则会产生药害。
(6)定植田667平方米用50%多菌灵2kg进行土壤消毒。
(7)适时定植。10cm深处地温15℃以上开始定植,最好铺光解地膜,避免用过冷井水浇灌;选择晴天合理灌溉,注意提高地温,茄子生长期间宜勤浇小水,保持地面湿润;门茄采收后,开始追肥或喷施叶面宝、植宝素,爱多收等,如用喷施宝每ml对水12L,3%过磷酸钙也可。
(8)及时治疗。发病初期喷洒60%多菌灵盐酸盐可溶性粉剂600倍液、50%多菌灵磺酸盐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每株灌对好的药液100mL,5-7天1次或用12.5%增效多菌灵浓可溶剂200-300倍液,每株浇灌100ML。使用多菌灵的安全间隔期参见黄瓜枯萎病。
(9)嫁接防病,用赤茄(红茄)、平茄、南韩CYP、托鲁巴姆、安阳AYQ、小西瓜(刺茄)作砧木,栽培茄作接穗,采用劈接或插接法嫁接,确有实效。
(10)也可用臭氧防治该病,方法参见黄瓜霜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