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英文名称:Eggplant Fusarium rot
病原中文名称:串珠镰孢中间品种
病原拉丁学名:Fusarium moniliforme P var.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
病原分类地位:半知菌亚门
病害类型:真菌
主要寄主:茄子
危害部位:茎基部及果柄
传播因子:种子、病残体、土壤、病株
检疫地位:非检疫对象
【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地上部或茎基部及果柄,初病部变褐,皮层腐烂,表皮内外生有粉红色霉状物,致植株黄化、矮小或萎凋后死亡,一般不落叶。
【病原形态特征】:Fusarium moniliforme P var.intermedium Neish et Leggett称串珠镰孢中间品种,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在PSA培养基上生长快,子座黄色至肉色,气生菌丝白色至淡粉红色,具大小两种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新月形略弯,向两端渐尖削,顶端略钝,另1端较锐,具隔膜2~5个;大小24.8~52.8×2.7~4微米。小型分生孢子串球状,单胞、无色,长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5.3~19.8×2.5~3.6微米;无厚垣孢子。有性态不清楚。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54℃6分钟,对阳光抗力强。
浸染途径: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株上、种子上、病残体上及土壤中越冬,翌年,苗期、成株均可染病,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引起发病。适温22~28℃,在发病期间降雨多,相对湿度大易发病。
【发病因素】:
1种植密度大、通风透光不好,发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抗性降低易发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间病残体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杂草从生的田块,植株抗性降低,发病重。
3种子带菌、肥料未充分腐熟、有机肥带菌或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残体的易发病。
4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湿易发病,高温、高湿、多雨、日照不足易发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为了保温而不放风、排湿、引起湿度过大的易发病
6阴雨天或清晨露水未干时整枝,或虫伤多,病菌从伤口侵入,易发病。
【防治方法】:
一、农业防治:
1播种或移栽前,或收获后,清除田间及四周杂草,集中烧毁或沤肥;深翻地灭茬,促使病残体分解,减少病原和虫原。
2选用排水良好高燥向阳地块育苗,苗床选用无病菌新土,育苗前床土充分晾晒。
苗床要选在背风、向阳、高燥、排灌方便的地方,选无病土做营养土;营养土中的有机肥要充分腐熟;营养土在使用前,最少要晒三周以上。
3和非本科作物轮作,水旱轮作最好。
4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无病、包衣的种子,如未包衣则种子须用拌种剂或浸种剂灭菌。
5选用排灌方便的田块,开好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达到雨停无积水;大雨过后及时清理沟系,防止湿气滞留,降低田间湿度,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6适时早播,早移栽、早间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时中耕培土,培育壮苗。
7育苗移栽,苗床床底撒施薄薄一层药土,播种后用药土覆盖,移栽前喷施一次除虫灭菌剂,这是防病的关键。
8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在播种前撒施或沟施灭菌杀虫的药土,
9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机肥,不用带菌肥料,施用的有机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残体。
10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磷钾肥,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增强植株抗病力,有利于减轻病害。。
11地膜覆盖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12避免在阴雨天气整枝;及时防治害虫,减少植株伤口,减少病菌传播途径;发病时及时防治,并清除病叶、病株,带出田外烧毁,病穴施药或生石灰。
13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闲期,棚内灌水,地面盖上地膜,闭棚几日,利用高温灭菌;
14高温干旱时应科学灌水,以提高田间湿度,减轻蚜虫、灰飞虱危害与传毒。严禁连续灌水和大水漫灌。
二、生物防治:施用5406菌肥,可减轻发病。
三、化学防治:
(一)土壤消毒:
定植时采用10%放线酮适量与土混匀后撒入定植穴,后定植,可减轻发病。
(二)发病初期喷淋:
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