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荠秆枯病俗称“荸荠瘟”,是荸荠上的首要病害,首要在南边种植区发作,导致植株倒伏枯死,严重减产乃至失收。
发病症状
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花器也可被害。
叶鞘上初生暗绿色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后可扩大至整个叶鞘,外表多生黑色长短不-的条点,最终病部呈灰白色。茎秆被害多由叶鞘上的病斑扩展而致,初为暗绿色水浸状,一般为梭形,也有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安排发软,凹陷,外表生有黑色扭条点,有时呈同心轮纹状,病斑可彼此愈合成较大的枯死斑,严重时全秆倒伏,枯死,湿度大时病斑外表有很多浅灰色霉层。
发病特点
病菌在病残体内越冬。适宜条件下发作分生孢子。借风雨传达,病菌孢子发芽侵入寄主,发病后病部又发作分生孢子重复侵染。温度17-29℃,降雨、浓雾及重露,利于发病,如伴有劲风,就更利于病菌孢子传达,病害发作更重。此外,过密种植,通风透光差,前期偏施氮肥,磷钾肥缺乏,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如大红袍荸荠(浙江地方品种)、尾梨(福建地方品种)、桂林马蹄(广西桂林地方品种)等较抗病。
(2)加强培养管理。
适期耕种,合理密植,避免田间湿度过大;当令灌溉,避免漫灌、串灌,合理上肥,重施基肥有机肥,前期少施化肥,进入结球茎期后,恰当追施氮肥及磷钾肥;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成后铲除病残安排,削减来年菌源。
(3)药剂防治。
①球茎处理。球茎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泡18-24小时后备用。
②田间发病初期即用药防治,可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5%代森铵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药,接连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