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因常常生长在潮湿腐烂的稻草中而得名,多产于两广、福建、江西、台湾。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极美,故有“兰花菇”、“美味包脚菇”之称。所以市场广阔。当然,在草菇生产过程中,常可见到成片的小草菇萎蔫死亡。以下则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草菇死亡的原因及方法。
1.通风不良
草菇属高温好氧性真菌,菇农为了提高棚内温度,往往延长覆盖时间,致使棚内二氧化碳积累过多致使小草菇缺氧而死。但通风量太大,水分容易散失,也不利于草菇的生长。
为解决这一矛盾,应在播种后的4天内,每天上午10点左右通风半小时,随着菌丝量的增多及“针头菇”的大量出现,通风时间要逐渐延长到每天2小时。
2.气温骤变
草菇属恒温结实型食用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0℃-39℃,低于15℃或高于42℃停止生长。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28℃-33℃,20℃以下的低温或45℃以上的高温都会使小菇蕾萎蔫死亡。
因此气温低时要采取双层覆膜等措施保温,盛夏酷暑要注意喷水并搭棚遮阴降温,尽量减小菇房内的温差。
3.湿度不宜
水分是影响草菇生长的重要因素。水分不足,菌丝体生长缓慢,子实体干枯死亡;水分过多,则会使菇床通风不良,造成大量烂菇、死菇。
因此要掌握适宜的湿度,一般培养料的最适含水量为70%,菌丝体生长期空气相对湿度为8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较为适宜。
4.水温不适
草菇生长不仅需要大量的水,且对水温有严格的要求,如喷洒低于23℃的水或40%以上的水,第2天幼菇就会全部萎蔫。
因此喷水要在早晚进行,水温以30℃左右为好。
5.环境偏酸
草菇喜偏碱性的生长环境,当培养料偏酸时(pH值6.5以下),就难以长成菇且易受到杂菌的侵染。
故配料时加入的石灰量要达到5%,每采完—潮菇后要喷1%的石灰水或4%的草木灰水,提高pH值。
6.采摘粗心
采摘时,不要碰摸正在生长的幼菇,如草菇密集丛生,要等到大部分草菇符合标准时一起采下。
正确的采摘方法是:一手按住草菇的生长部位,另一只手将成熟草菇扭转提起,减少对幼小草菇的损伤。
7.病虫蔓延
栽培管理不当,会导致病虫害大量发生。培养料含氮量过高时,鬼伞大量出现,和草菇争夺培养料中的养分,造成草菇死亡,所以配料时要控制含氮量。
用玉米芯、麦秸、稻草作主料时,应添加5%麸皮或4%发酵腐熟的畜禽粪。用含氮丰富的棉子壳作主料时,可不加氮源,但要注意控制螨虫危害。螨虫发生后培养料内的菌丝很快被吃光,床面幼菇大量死亡,在拌料时喷洒800倍液的敌敌畏或敌百虫,防治效果较好。当料面上出现霉菌时,在污染区撒一层生石灰粉,同时加强通风降湿,抑制杂菌蔓延,保证草菇生长。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支持及病虫害防治问题欢迎至山村网的病虫害防治一栏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