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姑黑粉病主要为害叶片,叶柄,有时也危害花球和球茎。是慈姑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在全国慈姑产区均普遍发生,常年为害严重,常造成叶片、叶柄等大量枯死,严重影响着慈姑的产量、品质及效益。那么如何防治慈姑黑粉病?
发病特点:
病菌发育和孢子萌发温度为10~37℃,最适温度约为30℃。高温高湿是本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天气湿闷,雷阵雨频繁有利于发病。通常气温在26~28℃,连降雨2天以上时病情会急剧上升。梅雨季节往往病害盛发。偏施过施氮肥,植株嫩绿徒长,或种植过密、深灌水等会加重发病。连作地发病重。品种间抗性有差异。“苏州黄”(江苏苏州市地方品种)、“紫圆”(江苏宝应县地方品种)较抗病。
防治措施:
1、从无病田选留种球。
2、因地制宜地换种抗病良种。
3、实行轮作,合理密植(每公顷栽67500株左右为宜)。
4、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
5、加强肥水管理。在用肥上,施足基肥,早施追肥,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在用水上,贯彻浅水勤灌,严防干旱,适时适度搁田的用水原则,做到以水调温、调肥,促进根系发育,避免长期深灌,做到干干湿湿,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株抵抗力,抑制病害发生和蔓延。
6、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l:1.5:200倍波尔多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