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褐斑病分布较广,多在秋季露地发生,春季和保护地也偶有发病。—般病株率10%左右,重病地块发病率可达30%左右,在—定程度上影响莴苣的产量与质量。
【症状】
叶斑表现两种症状:—种是初呈水浸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至暗灰色中间白色病斑,易穿孔;另—种是深褐色病斑,边缘不规则,外围具水浸状晕圈。潮湿时斑面上生暗灰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互相融合,致叶片变褐干枯。
【病原与发生规律】
Cercospra longissima称莴苣褐斑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以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借气流和雨水溅射传播蔓延。温暖潮湿适宜发病,秋季多雨、多露或多雾均有利于发病。植株生长衰弱、缺肥或偏施氮肥;生长过旺等,病害发生较重。
【防治方法】
重病地块实行与非菊科蔬菜轮作。注意田间卫生,结合采摘叶片收集病残体携出田外销毁。在栽培田周围挖排水沟,避免田间积水。合理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抵抗力。
田间发现病情及时进行防治,发病初期,可采用下列杀菌剂或配方进行防治: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咪鲜胺锰络化合物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视病情隔7—10天喷药1次。
保护地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1kg/亩或5%春雷霉素·氧氯化铜粉尘剂1kg/亩喷粉;也可采用10%腐霉利烟剂300—450g/亩、或15%多·腐烟剂300—400g/亩、15%百·异菌烟剂200—300g/亩,傍晚熏烟,视病情隔7—10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