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别名地蚕、土蚕、黑地蚕、切根虫,属鳞翅目夜蛾科,世界性害虫。国内各地均有分布。食性极杂,主要危害春播的各种蔬菜幼苗。幼虫切断幼苗近地面的茎部,使植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也可钻入茄子、辣椒的果实或白菜、甘蓝的叶球中危害。小地老虎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体暗褐色。内、外横线均为双线黑色,呈波浪形。前翅中室附近有1个肾形斑和1个环形斑,肾形斑外侧有1个明显的黑色三角形剑状纹,尖端向外,在亚外缘线内有2个尖端向内的黑色剑状纹,并且三纹剑端相对。后翅灰白色,腹部灰色。
卵:半球形,底径约0.5毫米,高0.3毫米,表面有纵横的隆起线,初产时乳白色,后变黄色,近孵化时成淡灰紫色,卵顶上出现黑点。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42~47毫米,头黄褐色,体灰褐色。体背粗糙,布满龟裂状皱纹和黑色微小颗粒。腹部第1~8节背面各有两对毛片,呈梯形排列,且前面1对较小。臀板黄褐色,具2条深褐色纵带。
蛹:体长18~24毫米,赤褐色,有光泽,腹部第5~7节背面前缘深褐色,各由小黑点组成1列黑纹,末端黑色,具臀棘1对,呈分叉状。
发生特点
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发生为4~5代。在北纬33度以北地区尚未查到越冬虫态和场所,推测北部地区春季虫源由南方迁入;在北纬33度以南到南岭以北地区,有少量幼虫和蛹在当地越冬,在南岭以南则可终年繁殖。成虫昼伏夜出,尤以黄昏以后活动最盛,并交配产卵。成虫对黑光灯及糖醋物等趋向性均强。成虫羽化3~5天后交配,交配后第二天开始产卵,卵散产或成堆产在低矮杂草幼苗的叶背或嫩茎上。雌蛾寿命为15~17天,雄蛾寿命为8~12天。每雌平均产卵800~1000粒。幼虫共6龄,3龄前多在寄主叶背、心叶里,或集中在表土、田间杂草上,昼夜取食而不入土;3龄后,则白天潜伏在浅土中,夜出活动取食,尤其在天刚亮多露水时危害最凶。苗小时可齐地面咬断嫩茎,或爬上棵头咬断嫩头。拖入穴中。5~6龄进入暴食期,占整个取食量的95%。3龄后幼虫还有假死或自相残杀的习性。老熟幼虫潜入土内筑土室化蛹。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8.0℃、11.0℃,0℃、10.2℃,完成发育所需有效积温分别为68.9日度、354.6日度、194.0日度。在日均温约20℃的条件下,卵、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6天、30~34天、18~22天。小地老虎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月平均温度在13~25℃之间对它的生长发育均有利,土壤最适含水量为15%~20%,地势低洼、多雨湿润的地区发生量大。温度超过30℃时,成虫不能产卵。各地均以第一代危害最重,从北到南一般为3月中旬至6月中旬。
防治要点
①农业防治:早春铲除菜地及其周围的杂草,可以灭卵和幼虫;春耕耙地可以灭部分卵粒;晚秋翻晒土地及冬灌,能杀死部分越冬蛹和幼虫。
②诱杀成虫和诱捕幼虫:春季利用糖醋液诱杀越冬代成虫,按糖、醋、酒、水的比例为3:4:1:2,再加少量敌百虫配成诱液,将诱液放在盆内,傍晚时放到田间,位置应距离地面1米高,第二天上午收回。晚间还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诱捕幼虫可采集新鲜泡桐树叶用水浸泡后,于第1代幼虫发生期的傍晚放入被害菜田,次日清晨捕捉叶下幼虫;也可甩新鲜菜叶、杂草堆成小堆诱集。
③毒饵诱杀:在幼虫高发季节,将鲜菜叶切碎或米糠炒香,拌5.7%天王百树乳油8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傍晚时撒放植株行间或根际附近,也可用制好的鲜菜叶毒饵,分成小堆放在田间,每亩50~70堆,每堆1千克左右,杀虫效果良好。
④药剂防治:在1~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40%新农宝乳油1 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1 500~2 000倍液,或52.25%农地乐乳油1 500倍液,或25%广治乳油600~800倍液,或 55%农蛙乳油1 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 200倍液等地面喷雾防治;也可亩用5%紫丹颗粒剂1.5~3.0千克,或3%护地净颗粒剂3.0~4.0千克,或3%地正丹颗粒剂3.0~4.0千克,在近根际条施或点施;保护地内还可采用灭杀杀薰蒸剂,每亩6枚薰蒸。施药时宜选择傍晚进行,有利于提高药效。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白菜甘蓝类蔬菜小地老虎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山村网病虫害防治专栏。
阅读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了:小菜蛾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