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野蛞蝓
【白菜野蛞蝓形态特征】: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别名 鼻涕虫。成体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形,光滑无外壳,柔软。体表暗黑色或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毫米,有感觉作用,称前触角;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上有明显呈同心圆状排列的生长线;同心圆状生长线中心的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嵴钝,黏液无色;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颜色变深;初孵幼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白菜野蛞蝓为害特点】:取食叶片成孔洞,尤以幼苗、嫩叶受害最烈,受害作物叶片被刮食,咬断幼苗、嫩茎,造成缺苗断垄,并被其排泄的粪便污染,使菌类易侵入而致菜叶腐烂。
【白菜野蛞蝓防治方法】:(1)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破膜提苗等方法,以减少为害。(2)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创造不适于野蛞蝓发生和生存的条件。(3)清除田园、秋季耕翻破坏其栖息环境,用杂草、树叶等在棚室或菜地诱捕虫体。(4)每亩用生石灰5-7千克,在危害期撒施于沟边、地头或作物行间驱避虫体。(5)药剂防治:用48%地蛆灵乳油或6%蜗牛净颗粒剂配成含有效成分4%左右的豆饼粉或玉米粉毒饵,在傍晚撒于田间垄上诱杀;或用 8%灭蛭灵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千克撒于田间;或于清晨喷洒48%地蛆灵乳油15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l5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