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 17 - 23mm 、翅展 40 - 54mm 。头、胸部背面暗褐色,足褐色,前足胫、跗节外缘灰褐色,中后足各节末端有灰褐色环纹。前翅褐色,前缘区黑褐色,外缘以内多暗褐色;后翅灰白色,纵脉及缘线褐色,腹部背面灰色。卵馒头形,直径约 0.5mm 、高约 0.3mm ,具纵横隆线。初产乳白色,渐变黄色,孵化前卵一顶端具黑点。幼虫 圆筒形,老熟幼虫体长 37 - 50mm 、宽 5 - 6mm 。头部褐色,具黑褐色不规则网纹;体灰褐至暗褐色,体表粗糙、布大小不一而彼此分离的颗粒,背线、亚背线及气门线均黑褐色;前胸背板暗褐色,黄褐色臀板上具两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胸足与腹足黄褐色。蛹体长 18 - 24mm 、宽 6 - 7.5mm ,赤褐有光。口器与翅芽末端相齐,均伸达第 4 腹节后缘。腹部第 4 - 7 节背面前缘中央深褐色,且有粗大的刻点,两侧的细小刻点延伸至气门附近,第 5 - 7 节腹面前缘也有细小刻点;腹末端具短臀棘 l 对。
【发生规律】:年发生代数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愈往南年发生代数愈多;成虫的活动性和温度有关,在春季夜间气温达 8 ℃ 以上时即有成虫出现,但 10 ℃ 以上时数量较多、活动愈强;具有远距离南北迁飞习性。温度 高温对小地老虎的发育与繁殖不利,因而夏季发生数量较少,适宜生存温度为 15 ℃ - 25 ℃ ;冬季温度过低,小地老虎幼虫的死亡率增高。 土壤湿度 凡地势低湿,雨量充沛的地方,发生较多;杂草丛生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活动,是第二年大发生的预兆;但降水过多,湿度过大,不利于幼虫发育,初龄幼虫淹水后很易死亡
【为害特点 】:多食性害虫能危害百余种植物,是对农、林木幼苗危害很大的地下害虫。幼虫的危害习性表现为, 1 - 2 龄幼虫昼夜均可群集于幼苗顶心嫩叶处取食 危害 ; 3 龄后分散,幼虫行动敏捷、有假死习性、对光线极为敏感、受到惊扰即卷缩成团,白天潜伏于表土的干湿层之间,夜晚出土从地面将幼苗植株咬断拖入土穴、或咬食未出土的种子,幼苗主茎硬化后改食嫩叶和叶片及生长点,食物不足或寻找越冬场所时,有迁移现象。轻则造成缺苗断垄,重则毁种重播。
【防治方法】:喷洒40.7%毒死蚂乳油每667m290—120g。
防治 斜纹夜蛾 参照甘蓝 斜纹夜蛾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