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绢螟(Diaphania indica)属鳞翅目,螟蛾科。在我国分布广泛,部分地区造成为害。
【为害特点】
幼龄幼虫在瓜类蔬菜叶背啃食叶肉,被害部位呈白斑,3龄后吐丝将叶或嫩梢缀合,匿居其中取食,致使叶片穿孔或缺刻,严重时仅留叶脉,或蛀入幼果及花中为害。老熟后在被害卷叶内作白色薄茧化蛹,或在根际表土中化蛹。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1—12mm,翅展22—25mm,头胸部黑色,腹部背面除第5、6节黑褐色外其余各节白色,胸、腹部、腹面及足均为白色,腹部末端具黄黑色相间的茸毛,前翅白色略透明,前翅前缘、外缘及后翅外缘呈黑褐色宽带。幼虫末龄幼虫体长约26mm,头部、前胸背板淡褐色,胸腹部草绿色,亚背线呈两条较宽的白色纵带,化蛹前消失,气门黑色。蛹长约15mm,深褐色,头部光整尖瘦,翅基伸及第5腹节,外被薄茧。卵椭圆形、扁平、淡黄色、表面布有网状纹。
【发生规律】
北方地区年发生3—6代,长江以南1年发生4—6代,广州和广西年发生5—6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枯卷叶或土中越冬。在北方,一般每年5月田间出现幼虫为害,6—7月虫量增多。8—9月盛发,10月以后下降。在杭州年5—6月田间出现幼虫为害,7月虫口上升,8—9月盛发,10月虫口下降,至11月上、中旬发生中止。在广州,第二年4月底羽化,5月幼虫为害。7—9月发生数量多,世代重叠,为害严重。11月后进入越冬期。成虫夜间活动,趋光性弱,雌蛾将卵产于叶背,散产或几粒在一起,每雌蛾可产300—400粒。幼虫3龄后卷叶取食,蛹化于卷叶或落叶中。卵期5—7天,幼虫期9—16天,共4龄,蛹期6—9天,成虫寿命6—14天。
【防治方法】
清洁田园瓜果收获后收集田间的残株枯藤、落叶沤肥、深埋或烧毁,可压低虫口基数。幼虫发生期,人工摘除卷叶和幼虫群集取食的叶片,集中处理。
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天敌,注意检查天敌发生数量,当卵寄生率达60%以上时,尽量避免施用化学杀虫剂,防止杀伤天敌。瓜绢螟的天敌已知有4种卵期的拟澳洲赤眼蜂、幼虫期的菲岛扁股小蜂和瓜绢螟绒茧蜂、幼虫至蛹期的小室姬蜂。其中拟澳洲赤眼蜂大量寄生瓜螟卵,每年8—10月,日均温在17—28℃时,瓜螟卵寄生率在60%以上,高时可持续10天以上接近100%,可明显地抑制瓜螟的发生和为害。
经常性进行调查,发现虫害时及时防治,在幼虫1—3龄卷叶前,可采用下列杀虫剂或配方进行防治: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2000—3000倍液+4.5%高效顺式氯氰菊酯乳油1000—2000倍液;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000—3000倍液;22%氰氟虫腙悬浮剂2000—3000倍液;5%丁烯氟虫氰乳油1000—2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3000—4000倍液;10%醚菊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480g/L毒死蜱乳油1500—2500倍液;15%阿维·毒乳油1000—2000倍液;2%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35g/L溴氰·氟虫腈油2000—3000倍液;1.2%烟碱·苦参碱乳油800—1500倍液;1万PIB/m菜青虫颗粒体病毒·16000IU/mg苏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0.5%黎芦碱可溶性液剂1000—2000倍液;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