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金针虫
【害虫名称】:沟金针虫 【形态特征】:卵 近椭圆形,乳白色。幼虫 金黄色,扁平,体节宽大于长,尾节两侧隆起,有2对锯齿状突起,尾端分叉并向上弯曲。蛹 纺锤形,1 9-22毫米,绿色后变褐色。成虫 体长8~9毫米,体细长,密生暗褐色短毛。圆筒形。卵圆形,乳白色。幼虫 淡黄色,休细长,各节长大于宽,尾节圆锥形,背面近前缘两侧各有1个褐色圆斑,末端中间有一红褐色小突起。蛹 体长8一9毫米,乳白后变黄色。 【为害特点】:主要为害禾谷类作物,薯类、豆类、棉、麻、瓜及苜蓿等的幼芽和种子。可咬断刚出土的幼苗,也可钻入已长大的幼苗根里取食为害,被害处不完全咬断,断口不整齐。还能钻蛀较大的种子及块茎、块根、蛀成孔洞,被害株则干枯而死亡。 【生活习性】:沟金针虫,大部地区三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固生活历期较长,幼虫发育不整齐,有世代重叠现象。老熟幼虫8、9月在地下13~20厘米处化蛹,蛹期16420天,9月初羽化,羽化的成虫不出土,当年进入越冬,第二年3、4月上升活动,4月上旬盛发。雌虫行动缓慢,不能飞翔,有假死性,在麦根附近交尾后于3-7厘米土中产卵,卵期35天左右,散产,每头雌虫可产卵200余粒。6月上中旬为卵盛孵期,幼虫期最长可达1150天,在土中活动为害根部,10月中下旬向深层移动越冬。翌春l0厘米土温达6℃左右时,开始上升活动为害返青的麦苗及春播作物,3、4月为害最盛。夏季温度升高义向深层移动,待秋季天气凉爽后又上升为害秋播作物。一般在春雨较多,土壤湿润,对其发生有利。土壤含水量过高也不利生存。另外耕制的改变,秋田管理和灌水等都会影响其种群数量的变动,而减轻为害。 【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①有条件地区可进行水旱轮作;②精耕细作,深耕多耙,杀伤虫源。(2)化学防治 施药前必须做好虫情调查。选当地发生较重的作物茬田进行挖土调查。每点挖50~50×30厘米土方,调查其中发生种类及数量,以确定是否防治,每平方米金针虫3-5头①拌种 用50%辛硫磷乳油0.5公斤,加水20-25公斤,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0.5公斤,加水15~20公斤,拌种200公斤,或用25%辛硫磷或用25%硫磷微胶囊缓释剂0.5公斤,加水12.5公斤;拌种250公斤,对三种地下害虫均有效。以下配方对高粱、谷子、玉米均适用。另用40- 50%乐果乳油拌种防治蝼蛄的配比为药0.5公斤,加水20公斤,拌种250~300公斤;用50%对硫磷乳油拌种防治各种作物地的三种地下害虫,药剂、水、种子配比:麦种为0.5:25~50:250~500;玉米为0.5:25:250-300;高粱为0.5:30:400- 500;谷子为0.5:10~15:100~l50。拌种时均应在暗处遮光下进行,闷3~4小时阴干后播种;②毒土 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或25%辛硫磷,或25%对硫磷微胶囊缓释剂,或40%甲基异柳磷100毫升加水0.5公斤,混入过筛的细干土20公斤拌匀施用。常用药剂:甲基异柳磷 对硫磷微胶囊缓释剂 辛硫磷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