葱斑潜蝇,别名葱斑潜叶蝇、葱潜叶蝇、韭菜潜叶蝇、夹叶虫、串皮干,属双翅目潜蝇科,是葱类常见害虫。在蔬菜上主要危害葱、洋葱和韭菜,重点分布于华北、西北、台湾等地,长江流域发生危害相对较轻。葱斑潜蝇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3毫米,体宽1~1.5毫米。头部黄色,头顶两侧有黑纹;复眼红褐色,椭圆形,周缘黄色;触角黄色,具芒状;胸部黑色有绿晕,两则淡黄色;小盾片黑色,腹部黑色,各关节处淡黄色或白色;足基节基部黑色,胫节、跗节黄色,跗节先端黑褐色;前翅透明,但有紫色光泽,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卵:长椭圆形,长约0.3毫米,乳白色,常产在叶片的叶肉里。
幼虫:体长约4毫米,宽0.5毫米,淡黄色,蛆形,尾端背面有后气门突1对;体壁半透明,绿色,可隐约透见内脏。
蛹:长2.8毫米,宽0.8毫米,褐色,似纺锤形,后端略粗。
发生特点
葱斑潜蝇年发生世代全国各地4~15代不等,华北、西北地区4~5代,长江流域年发生5~6代,常以蛹在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羽化,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前后化蛹越冬。
成虫活泼,晴朗的白天常飞翔于葱株间或其他作物植株间,阴天、夜间则栖息于叶尖附近。卵散产,每头雌虫产卵约数十粒,多于叶片的表皮内。孵出的幼虫在叶肉内蛀食危害,形成灰白色不规则的蜿蜒虫道,粪便也排在其中,虫道宽度与虫龄成正比。幼虫在叶组织中的隧道内能自由进退。一张叶上往往有几个虫道,且彼此相通。成熟幼虫在虫道中化蛹,以后穿破表皮羽化。卵、幼虫和蛹均在叶内活动。
葱斑潜蝇属喜温暖环境的害虫,发生危害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8~26℃,气温超过35℃有越夏现象。因此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葱斑潜蝇的盛发期为春季4~6月秋季9~10月。
防治要点
①清洁田园:收获后及时清除残枝落叶、带出田间集中销毁;深翻冬灌。
②药剂防治:可在成虫盛发期用药,药剂可选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2.5%天诺一号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在幼虫危害期可选用50%潜蝇灵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或1%威克达乳油3 000~4 000倍液,或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或1%杀虫素乳油800~1 000倍液,或3.3%天丁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1 5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葱斑潜蝇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山村网病虫害防治专栏。
阅读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了:银纹夜蛾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