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斑枯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发病,初时在叶面上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步扩展成为大小6~10毫米,多角形病斑。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褐色,上生无数小黑点。
发病严重时,叶片布满病斑或病斑相互连片,致使病叶干枯死亡。 致病菌为薯芋壳针孢。病菌分生孢子器主要叶面生、散生或聚生,初埋生后突破表皮,球形至近球形,黑褐色,分生孢子倒棍棒状,近圆柱形,基部钝圆,顶部较钝,直或微弯曲,具2~14个隔膜。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越冬的分生孢子器释放出分生孢子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分生孢子在田间借风雨传播。 病菌喜温湿条件,高温多雨有利于发病,特别是雨水对孢子扩散传播和萌发侵染至关重要。
防治措施
(1)选取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地块种植。
(2)常发地和重病地避免连作,应与粮食作物进行2年以上轮作。
(3)施足腐熟粪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施氮肥。合理灌水,雨后排水。
(4)发病初期及时喷布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30%绿叶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万露生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以上内容仅供大家参考了解,更多最新三农资讯、农药使用技术、农业技术知识欢迎至山村网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