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红褐斑腿蝗如何防治

2018-11-26 23:12:57浏览:308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红褐斑腿蝗属直翅目蝗科,食性很杂,主要为害豆科、茄科、菊科、禾本科、旋花科的多种蔬菜,分布较广。红褐斑腿蝗如何防治?  
红褐斑腿蝗属直翅目蝗科,食性很杂,主要为害豆科、茄科、菊科、禾本科、旋花科的多种蔬菜,分布较广。红褐斑腿蝗如何防治
红褐斑腿蝗如何防治
  形态特征
  成虫:雌虫体长32?~34毫米,前翅长26~27毫米,雄虫体长24~27毫米,前翅长19~22毫米,红褐色至灰褐色。头短,长约前胸背板的1/2,头顶短而平,与颜面隆起形成圆角。后头部具不明显中障线,颜面略倾斜,具粗大刻点,中眼以上平,以下凹,颜面侧隆线几乎直,复眼长卵形,触角丝状。前胸背板平,密布小刻点,中隆线明显,无侧隆线,3条横沟都明显切断中隆线,后横沟位于背板中部略前处,前胸背板前缘平直,后缘突出呈圆角形,侧片长略大于高,前胸腹板突圆柱形,直,顶端圆形,中胸腹板侧叶相互连接。后足股节粗短,上隆线具细齿,长约为宽的3.3倍,后足胫节无外端刺,跗节爪间中垫长,超过爪顶端。前翅狭长,超过后足股节顶端。雄性肛上板长,两侧几乎平行,顶端1/4处急剧尖细,在肛上板基半中央具纵沟。尾须长,超过肛上板顶端,端部略向上向内弯曲,其基部宽,中部细,顶端略扩大。下生殖板锥形,顶端圆。雌性肛上板三角形,中部具横沟,基半中央具纵沟。尾须短锥形,上产卵瓣之上外缘基部具4齿,末端沟状。下生殖板后缘中央具三角形突起。
  发生特点
  年发生约1代,以卵在土壤中越冬,卵多产于较潮湿的向阳坡地及田埂上。成、若虫多在秋季发生,将作物叶片食成孔洞或缺口,降低产品质量。
  防治要点
  一般不考虑单独防治,必须防治时见如下的方法。
  ①农业防治:在冬前发生量多的沟、渠边,利用冬闲深耕晒垡,破坏越冬虫卵的生态环境,减少越冬虫卵。
  ②保护天敌:保护利用青蛙、蟾蜍等捕食性天敌,一般发生年均可基本抑制该虫发生。
  ③药剂防治:发生较重的年份,可在7月初至中下旬进行喷药防治,以后则视虫情隔10天防治1次。药剂可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1 500倍液,或2.5%天诺一号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好乐士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2.5%大康乳油 2 000~3 000倍液,或5.7%天王百树乳油 1 000~1 500倍液,或攻蛾悬浮剂800~1 200倍液,或20%绿得福微乳剂600~8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 000倍液,或40%新农宝乳油1 000倍液等,喷雾防治。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豆类作物红褐斑腿蝗的防治方法,希望大家能认真领悟,学以致用,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收获一份丰收的喜悦。更多病虫害防治技术,请访问山村网病虫害防治专栏。
  阅读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了:红背安缘蝽如何防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红背安缘蝽如何防治

上一篇:

美洲斑潜蝇如何防治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