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 Matsumuraeses phaseoli
【为害特点】 以幼虫为害叶、花簇,蛀食荚粒。初孵幼虫在嫩芽或茸毛间结丝为害,2龄后吐丝把叶缘、顶梢数叶、豆荚缀合成团,幼虫在其中取食,致顶梢干枯。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4~23毫米。雌雄异型,同性具多型现象。雌蛾前翅褐色,斑纹不明显,前缘近顶角处灰白色,外缘顶角下陷。雄蛾前翅淡褐色,基斑褐色,中室外侧有一褐色斑点,其上方具一大褐斑与基斑断续相连,前缘有18~20组白色钩状纹。臀角内上方有3个小黑点呈直线排列,顶角附近亦有2个小黑点。外缘前方稍凹入,后翅灰色 。卵呈椭圆形或圆形,中央隆起,具网纹,长约0.65毫米,初产黄白色,孵化前变为黄褐色。
【发生规律】 豆小卷叶蛾在华北地区每年发生4~5代,以幼虫或蛹在豆田10厘米左右深的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越冬幼虫开始化蛹,4月上旬发现成虫,迁飞产卵并发生第一代幼虫。5月下旬至6月上旬发生第一代成虫,迁飞到春大豆田中产卵危害。成虫夜间活动,以晚上7~11时最盛。成虫有趋化性,喜食花蜜。成虫也具趋光性。成虫羽化后立即产卵,单雌产卵量为105~502粒,卵多产在豆叶背面,在豆苗上以第一对叶产卵最多。卵期6~7天。幼虫具5个龄期,幼虫历期11~16天。蛹期8~10天。豆小卷叶蛾的发生与气候和栽培制度关系密切,一般春季多雨,湿度大,有利其发生,危害亦重;夏季少雨干旱,不利于其发生,危害亦轻。豆田周围如有豆科的绿肥植物或刺槐、紫穗槐等,可为该虫的发生提供丰富的食料,危害也重。
【防治方法】
① 农业防治 对豆田深翻和冬灌可消灭越冬幼虫。选用抗虫品种,一般多毛或具有限结荚习性的品种有耐虫或抗虫性。
② 药剂防治 在成虫盛发期和幼虫孵化期喷药防治,可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500倍液,或48%乐斯本乳油1500倍液,或20%杀虫双水剂8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