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豆荚螟
豇豆豆荚螟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12毫米,翅展20~24毫米。全体灰褐色。前翅前缘有1条明显的白色纵带,近翅基1/3处有1条金黄色横带;沿后翅外缘有1条褐纹。卵椭圆形,初产时乳白色,孵化前呈暗红色。老熟幼虫长14~18毫米,初龄时淡黄白色,其后变灰绿直至紫红。蛹长约10毫米。
【危害特征】: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被害籽粒重则蛀空,仅剩种子柄;轻则蛀成缺刻,几乎都不能作种子;被害籽粒还充满虫粪,变褐以致霉烂。一般豆荚螟从荚中部蛀入。
【生活习性】:成虫昼伏夜出,白天多躲在豆株叶背、茎上或杂草上,傍晚开始活动,趋光性不强。成虫羽化后当日即能交尾,隔天就可产卵。每荚一般只产1粒卵,少数2粒以上。其产卵部位大多在荚上的细毛间和萼片下面,少数可产在叶柄等处。在大豆上尤其喜产在有毛的豆荚上;在绿肥和豌豆上产卵时多产花苞和残留的雄蕊内部而不产在荚面。幼虫在豆荚籽粒开始膨大到荚壳变黄绿色前侵入时,存活显著减少。幼虫除为害豆荚外,还能蛀入豆茎内为害。老熟的幼虫,咬破荚壳,入土作茧化蛹,茧外粘有土粒,称土茧。
【防治方法】:90%晶体敌百虫700~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4000倍液,也有较佳效果。